开创红筹回A高速公路
华润微、中芯国际完成测试跑
如果评选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最值得关注的十大事件,中芯国际A股IPO一定榜上有名,公司在登陆科创板首日收涨202%,市值跃居科创板榜首。
但中芯国际并非科创板红筹回归第一股,华润微在今年2月份便以红筹身份成功登陆科创板,而两家公司的上市过程,既有共通点,又存在差异。
首先,他们都是半导体芯片领域公司,在产品线上,华润微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能力,聚焦于功率半导体。而中芯国际是专业的晶圆代工企业,主要为客户提供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实现14纳米FinFET量产的晶圆代工企业。
其次,华润微曾在港股上市,2011年从中国香港联交所私有化退市,是一家注册地在开曼群岛的红筹企业,华润微科创板发行的股票以港元为面值币种,并以人民币为股票交易币种在科创板交易。中芯国际是港股上市公司,同样作为注册地在开曼群岛的红筹企业,其此次科创板发行的股票以美元为面值币种。
此外,两家公司都在发行中引入“绿鞋”机制,该机制也叫“超额配售选择权”,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维护发行人和投资者双方利益的市场化机制安排。当股价下跌时,绿鞋机制可在“护航”股价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以维护投资者的权益,当股价上涨时,发行人则得以扩大发行规模,以更高效地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
华润微和中芯国际的保荐机构,都向投资者配售总计初始发行规模115%的股票。在行使超额配售权后,中芯国际发行股本增加到19.38亿股,总募资额达532.30亿元,创下科创板IPO规模新纪录。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创板针对红筹企业的上市申请,与普通企业同样以市值作为主要的门槛标准,这是一个很大的制度创新和进步。华润微及中芯国际都顺利通过了科创板的考核,让其他红筹企业回归A股有了参考标准。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际化是科创板的一个重要使命。科创板可以从资本市场端架起联通海内外的桥梁,不仅要引进中概股,乃至全球优质的科创企业,还肩负着引入国际主流资本投资、国际投行中介等重任。
从2018年出台《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到证监会今年4月份发布《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再到上交所最新发布《关于红筹企业申报科创板发行上市有关事项的通知》,监管层不断在制度设计层面为红筹企业登陆A股市场铺平道路。
中芯国际的融资规模和市值表现,在表明A股市场对这类红筹公司态度的同时,也切实保障了红筹回归的资金基础。证明了即便是BAT等企业回归,科创板的资金盘面也足够承载。
泽璟制药开出未盈利上市药方
首创以可比估值指标定发行价
今年1月23日,A股市场迎来一只特殊的个股。招股书显示,泽璟制药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28亿元、-1.46亿元、-4.4亿元和-3.41亿元。
虽然在三年半的时间里,公司合计亏损超过10亿元,但是在注册制下,不唯盈利论高低,泽璟制药历经三轮问询后,成功在科创板上市,成为A股史上第一家亏损的IPO企业。
资料显示,泽璟制药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出血及血液疾病、肝胆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的创新驱动型新药研发企业,之所以出现连续亏损,是由于目前正在开发11个创新药物,尚无产品上市销售。
比亏损更受投资者关注的,是泽璟制药的上市首日定价问题。与以往的A股市场定价方式不同,泽璟制药的承销机构为其选取了“市值/研发费用”作为可比估值指标,通过估值指标,发行价对应的公司市值为81.02亿元,2018年研发费用为1.4281亿元,因此发行价对应的“市值/研发费用”比为56.74倍。
可以看出,发行价、市盈率、盈利水平等传统数据,不再成为企业能否成功IPO的必要条件。这是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取得的成效之一。
对此,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试点注册制是A股市场里程碑性质的事件,也是新股发行改革的重要成果。目前已经在科创板上市的多数企业具有比较强的科创属性,试点注册制有力地支持了各种类型科创企业的发展。
此外,随着注册制的深入推行以及科创企业日益受到资金追捧,业内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期许。
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市场炒作因素在短期可能会导致市场估值严重偏离企业基本面,希望注册制能够考虑到这一问题,虽然要尊重市场规律,但是市场炒作本身也会扭曲市场规律。对于投资未盈利的高新技术企业,投资者不仅要留意企业的商业模式、技术和产品的可行性,经营的可持续性以及潜在的风险因素,更需要专业的知识和判断。
“赛道”上的速度与激情
阎岳
科创板是为中国科技创新企业量身定制的一条新“赛道”。速度与激情,是科创板“赛道”一年来带给A股市场最深切的感受。
首先看速度。科创板的速度更直观地反映在时间的突破上,背后是监管层工作效率的提升。
259天。2019年7月22日,筹划了259天的科创板在上交所鸣锣开市。
78天和4天。科创板上市公司首单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用时仅78天。其中,证监会从审查到同意注册仅用了4天。
46天。今年7月16日,中芯国际从IPO申请获受理到上市交易仅用了46天。
科创板速度,是中国资本市场各方参与者“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精神的直接体现。
其次看激情。科创板的激情由朝气、锐气和勇气组成,汇聚到一起,就是一股“一定要干好”的豪气。
朝气。从科创板于2018年11月5日被正式提出的那一天起,架起科技与资本顺畅连接的桥梁就成为它的重任,填补“卡脖子”技术则是它的一个小目标。做到这一点,科创板必须要朝气满满、不断进取。科创板的朝气完美地体现在中芯国际的A股上市速度上。
锐气。科创板肩负着为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蹚出新路子的历史使命。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深化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是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引领科技发展的重大举措。
开市仅一年的科创板,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在试点注册制、优化交易规则、争夺优质上市资源等方面收获了经验,并在创业板复制推广。
勇气。现在的国际经济、科技发展环境愈趋复杂,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的科创板自然不能也不敢懈怠。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今年的陆家嘴论坛上透露,将继续推进科创板建设,加快推出将科创板股票纳入沪股通标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许IPO老股转让等创新制度。
“用功久,自有勇”。开市即将一周年的科创板,勇于承担改革重任,以服务科技创新为宗旨,正朝着“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坚韧开拓,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