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此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正在举行新闻发布会,请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副主席李超、副主席方星海,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黄红元等介绍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有关情况。今日,也恰好是易主席履新证监会满月,而市场在这一个月(1月28日至今)当中,已然迸发出了勃勃“升”机。我们来让现实的数据说话,细数一个月来市场表现的若干之最。
1、股指节节攀升,区间、单日最大涨幅、周线连阳创新高。
上证指数完全封闭了去年6月份的下降缺口,而且现已非常接近3000点整数关口,区间最大涨幅为14.49%;深市从7595.45出发,一路狂飙1680余点并逼近9300点,区间最大涨幅高达20.70%。与之相仿的月度涨幅得追溯到2015年4月份。
2月25日,三大指数单日涨幅均超5%,创出阶段性单日最大涨幅。具体为:上证指数涨5.60%,创自2015年7月9日以后单日最大涨幅;深证成指涨5.59%,创自2015年9月16日以后单日最大涨幅;创业板指涨5.50%,创自2016年3月17日以后单日最大涨幅。
而从周线角度看,本周之前已连涨七周,上次周线七连阳是出现在2018年6月中下旬至8月初。依目前情势,即从基本面、技术面判断,两市周线八连阳已是指日可待。
2、量在价先,两市成交总额重返万亿元量级。
虽说春节前最后一周(1月28日-2月1日)市场依然是观望气氛浓重,大盘也没有摆脱量能萎靡不振的俗套,可无论是单日成交金额,还是周成交总量或日均额,都高于去年年底的水平,这就意味着量能已率先做出反应。
两市春节过后成交逐渐放大,单日成交总额冲过5000亿元后又迅速超过6000亿元,本周一即2月25日更是跃上了万亿元,随即在26日又温和增加到大约1.10万亿元,市场在阔别812个交易日即2015年10月27日之后首次见到了如此活跃的场景,预示中国股市很可能已经渐入佳境。
最近量能放大的方式也比较耐人寻味。节后的成交额急剧扩大,2月11日-15日、2月18日-22日当周的增幅均高达45%左右,这在历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多年以来,两市类似的情形曾发生过两次,一次是2015年10月份最初的两周,周内日均额分别大增48.45%(仅2个交易日)和44.61%,另一次是2016年3月7日-11日、3月14日-18日当周的放大30.88%、31.98%,高涨的入市热情显现无疑。
截至本周三,最近18个交易日便有11天的量能出现放大,而缩量则只有7天,占比不足四成,其中4天还发生在春节前,也就是说,大量的资金涌入股市的步调是有条不紊的,市场健康向上的希望自然也就会更大一些。
3、个股“普大喜奔”,14只个股股价实现翻番。
两市3580只交易个股中,从1月28日至今,跑赢上证指数同期最大涨幅的个股3069只,占比85.73%;超过深证成指同期最大涨幅的个股达2078只,占比58.04%。
区间内,股价实现翻番的个股14只:康龙化成、国风塑业、东方通信、恒铭达、银星能源、华映科技、新乳业、香山股份、安信信托、益生股份、风范股份、东方金钰、人民网、金证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