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频道 > 证券要闻 > 正文

创业板537单重大重组集中在四行业 全链条监管把牢质量关

2018-10-31 23:29  来源:证券日报 姜楠

    ■本报记者 姜楠

    从受理至上会审核仅14个工作日——10月18日,拓尔思发行股份购买科韵大数据35.43%股权事项,经证监会审核获无条件通过,成为A股首单适用“小额快速”机制的并购案。

    “这明确反映出监管层对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为代表的科技类创新企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大通证券投行事业部总经理李娜对记者表示,“创业板众多公司都有望借此良机并入发展快行线。”

    如是研究院首席资本研究员张奥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并购重组“小额快速”审核“对高新技术行业优先适用”主要是为支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间接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优质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更快的借助资本工具发展。

    一直以来,作为创新经济、新兴产业上市公司集聚的创业板,并购重组活动持续活跃,板块内公司积极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底,创业板共有351家上市公司披露537单重大资产重组方案。重组标的集中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2017年这四类行业占到了重组方案总量的51%。

    并购重组在大力发展股权融资、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四新”经济的主战场,创业板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供给侧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为新兴产业注入强劲动力。据统计,创业板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累计发生并购重组交易296单,涉及金额2671亿元。如新宙邦2014年至2017年期间通过三次外延式收购实现氟化工业务布局,成为精细化工细分领域行业的领军企业。

    事实也表明,众多创业板公司并购重组后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至2017年末,创业板连续3年完成重组业绩承诺的公司共计68家,重组标的连续3年向上市公司贡献营业收入约1281亿元、净利润约210亿元,利润贡献率平均为44%。

    除了推出重组“小额快速”审核机制,围绕提升并购重组审核效率,证监会还在2014年对除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以外的非重组上市类重大资产重组取消行政审批。受益于此,创业板2017年披露非许可类现金重组方案20单,占披露方案总数比重24%,同比增长9.5%。

    值得注意的是,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管,防止“讲故事”“炒概念”等花样重组危害市场参与各方成为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题目。

    在这方面,创业板持续推进分阶段信息披露,完善停复牌相关制度安排,每单必问,强化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重组审查进度全程公开,接受市场监督,同时,跟踪标的业绩完成情况,针对并购市场存在的重组标的无法完成业绩承诺、大额商誉减值等问题,积极采取监管措施,防控重组整合风险。

    “并购资金来源是否合理,是否加杠杆,以及并购股份未来减持套利,中介机构是否尽职履责也值得关注。”李娜对记者表示。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2031700网站电话:010-84372800

网站传真:010-84372633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