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琪

奶酪消费风口已来,在资本助力下,奶酪产业快速成长。但是,在面临产品同质化严重等情况下,在未来竞争的路上,企业应如何打造自己的护城河、如何借助资本的力量做大做强?在10月22日由《证券日报》社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乳业资本论坛上,新希望贸易执行董事长、牧堡(上海)食品科技董事长薛纯分享了他的观点。
薛纯表示,新希望乳业作为一个低温牛奶为主、特别强调“新鲜”的乳制品企业,布局奶酪,只是集团食品消费品产业过程中的一个赛道。草根知本集团旗下有调味品、休闲食品、乳品以及配套的冷链物流企业等。
“作为稍晚进入这个产业的企业,我们依据集团优势,少走弯路。一是直接打造高品质的略带差异的产品,如酸奶棒、UFO飞碟奶酪;二是在品牌力方面做了中长期的规划;三是在渠道力和传播力方面花一些工夫,以提高自身在行业中的复合能力。”薛纯谈到,“差异化的产品始终是我们的突破要点,还有其他意义上的健康产品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内容”。
中国奶酪行业起步较晚,与国际行业巨头相比,又该如何破局和竞争?对此,薛纯认为,乳制品企业进入奶酪赛道,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件,不进入反而是不正常的。欧美的乳制品企业绝大部分是含有奶酪产品的,很多企业占比还相当大,美国奶酪的消费占乳制品的60%以上,而我国仅有不到4%。
薛纯坦言,目前我国奶酪行业还无法与国外奶酪行业相比,这其中涉及人均消费、市场规模、产品品类等多种因素。所以,目前首先需要思考的怎么去做融合,让西方文化、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互相交融。未来,我国奶酪行业只有从产品端做出颠覆性的、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奶酪产品,才能打破国际竞争格局。
在薛纯看来,资本对整个乳制品产业非常重要。就奶酪而言,头部企业与资本可谓强强联合,小企业也可借助资本的力量壮大。当前,资本已经进入乳品产业领域,这对未来行业进一步发展也极其重要。
“实际上,两三年前乳制品产业的门槛相对较低,有的不需要设备,有的是没有设备,他们主做OEM。国内有好几个基地,它们有的达到十几条生产线,但是它们没有自己的品牌,也没有自有知识产权,它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中小型客户做代工。而在这些客户中,目前为止没有一家真正做好,原因之一就是资本不够充足。所以,无论是拥有品牌还是拥有渠道、设备,也都需要有资本投入”,薛纯谈道。
薛纯认为,如果奶酪企业需要资本的进入,第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比如三年或五年内的战略目标;第二是要根据顶层设计,创造研发、产品力等核心要素;第三是奶酪企业借助资本力量后,需要把产品带到市场中,接受市场的考验。相反,如果资本要投资奶酪领域,产品也是投资的核心。牧堡公司也欢迎资本参与到公司奶酪赛道的发展中。
“奶酪是特别具有西方饮食文化的产物,中国除了接纳和引导这些产品的消费外,要不断做出真正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是最需要我们的行业人士和资本要做的事情,因此产品才是奶酪行业的硬核,才可以把一个小众产品做成一个大众产品”,薛纯表示。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