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宏观时评 > 正文

健全资本市场投融资协调发展新生态

2025-10-30 00:43  来源:证券日报 

    ■安宁

    10月28日正式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这一重要阐述为下一阶段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

    投资与融资,是资本市场的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融资的可持续性,依赖于投资的可回报性。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着力健全投融资相协调的机制,才能真正发挥资本市场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和“资源优化配置平台”的核心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不竭的金融动能。

    一方面,融资端改革的关键,是从“规模扩张”走向“精准包容”,其核心在于全面提升资本市场的包容性与覆盖面。

    近年来,资本市场围绕融资端持续深化改革。从“科技十六条”等聚焦科技企业需求的政策组合,到科创板“1+6”制度体系完善与科创债ETF落地;从10月28日3家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成功上市,到即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一系列举措精准发力,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成长提供更加适配的融资支持。

    当前,从主板的大盘蓝筹、科创板的“硬科技”、创业板的“三创四新”,到北交所的“专精特新”和新三板的培育基础,每一个阶段的企业都能找到与之匹配的融资平台。这种“精准包容”的制度设计,从源头上提升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度与覆盖广度。

    另一方面,从投资端改革来看,其核心任务是培育并吸引中长期资金,塑造“长钱长投”的健康生态,夯实市场稳定运行的根基。

    融资端的活力,离不开投资端的支撑。只有建立起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能增值的市场环境,融资端的活水才能源源不断。

    去年9月份,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重点从三个方面推动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解决当前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今年以来,改革成效已逐步显现。以保险资金、养老金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在A股市场持续净流入,成为市场稳健运行的重要支撑。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近日举行的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进一步强调:“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全面落实长周期考核,丰富适配长期投资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努力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可以预见,随着制度环境的不断完善,中长期资金将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压舱石”与“稳定器”的作用。

    资本市场是一个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唯有投资端与融资端实现良性互动与动态平衡,这一系统才能持续焕发活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展望“十五五”,中国资本市场将以投融资协调为核心理念,不断迈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