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昱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发布了第七批新职业,包括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养老服务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等17个新职业,睡眠健康管理师、旅拍定制师、服务犬驯养师等42个新工种,同时,第7批新职业中还调整变更了9个职业、工种信息。
2019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累计发布了110个新职业。笔者认为,这些新职业、新工种的不断涌现,让“职业”二字拥有了更多可能,在吸引诸多劳动者加入的同时,也折射出经济运行的两重“新”意。
一重“新”意是,新质生产力继续加快培育和成长,新技术快速发展、新兴产业茁壮成长。
近年来各地均在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数据显示,我国当前研发(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接近2.7%,已经超过欧盟平均水平,接近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今年前5个月,我国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接近500万件,增长12.8%。诸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也快速发展,相关新职业、新工种的密集出现,正是顺应新技术发展趋势的真实写照。
比如,此次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S”职业下增设“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工种,在“动画制作员”职业下增设“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工种,就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势头,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加速赋能千行百业并持续深入,上述“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工种就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动画制作市场注入人力资源新动能的体现。
同时,新兴产业也在茁壮成长。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接近10%,创新成果和产业融合带动了高技术产业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此次上新的“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职业,主要从事无人机群飞行路线规划、飞行计划与飞行任务制订、飞行现场管理等,充分体现了低空经济蓬勃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
另一重“新”意是,新消费方面,个性化、多元化消费方兴未艾。与传统消费相比,新消费在消费内容、消费场景、消费理念等方面都出现结构性的变化,是当前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并逐步形成健康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诸多新兴领域。
比如,此次上新的职业“室内环境治理员”“装修管家”,在“商业摄影师”职业下增设“旅拍定制师”工种,在“健康管理师”职业下增设“睡眠健康管理师”工种等,集中于现代服务业领域并与民生需求息息相关,反映了人们对提升生活品质的追求,正是新消费趋势的体现。
此次发布的新职业和新工种如同一面镜子,充分反映了经济运行中新质生产力不断加快发展、新消费带动新需求的发展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