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宏观时评 > 正文

李扬:债务风险长期化 疫情下发债有四个渠道

2020-04-23 20:32  来源:证券日报网 李文

    本报记者 李文

    4月22日,由第一创业主办、第一创业债券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债券论坛季度峰会(2020年第一期)”以视频会议的形式推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第一创业债券研究院理事长李扬就“应对疫情带来的长期衰退”主题发表演讲。

    李扬表示,首先要充分认识疫情冲击的严重性。他归纳出七个方面:一是需求冲击;二是供应冲击;三是金融冲击;四是生命损失的冲击;五是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六是中小企业破产的冲击;七是全球产业链断裂的冲击。虽然应对疫情有很多政策,但要确认政策的立足点是维持生存,维持生存的对策重点即是“就业优先、生存为要、民生为本”。

    “在疫情下,我们要做的还是维持就业、维持人们的生存。因此,我有一个提议,推行赈灾为导向的公共工程,”李扬表示。他提到四项投资领域:“一是新基建。新基建绝大部分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就业效果是比较差的,而且风险很大,像5G、人工智能的风险非常大,再加上规模不那么大;二是环绕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说通俗一点是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乡村振兴,而这需要大量投资。现在阻碍投资有很多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土地制度;三是城市的公共卫生设施、防疫设施等等都不够,都需要发展,这又需要投资;四是全面提升城乡教育水平以及健康水平。疫情发生之后,就靠行政医疗,财政拿很多钱,那么高成本的防御和测量,应当说这方面需要投资。”

    上述投资相当多的是社会基础设施,也没有效益,于是钱从哪里来就是问题。李扬结合救助措施和财政金融措施来分析了这个问题。同时他表示:“债务风险是长期化的,这一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下来,会加剧我们原来已经严重存在的债务风险,所以债务风险的长期化恐怕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李扬认为,越来越大规模的发债,从中央到地方都发债,这是不可避免的选择。那么发债怎么发,他认为大致有四个渠道:“一是市场发行。有储蓄的人,用自己的储蓄来购买,它的经济效果是更加有效地使用储蓄,这是有潜力的;二是央行购买。说到债就要考虑到债务的国别化。而且,央行购买之后,放出的货币是基础货币,所以这是扩张性最强的政策举措。这需要认真研究和密切配合;三是商业银行购买。还是债务的货币化,等额货币化,这需要改造央行货币信贷发行的机制,改造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如果商业银行买债,而且买越来越多的债,商业银行的政府债务比重越来越高,其实现在比重已经不低了,但是如果目前是这样的财政金融的体制,需要商业银行在资产方持有越来越多的政府债务来支持政府的公共工程;四是国际发行。让国外买,本质是利用国外的储蓄,尤如这么多年来我们购买美国的国债,美国财政部用我们中国的储蓄一样。我们希望能有这样一个结果,但是还需要人民币国际化。”

(编辑 孙倩 白宝玉)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