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宏观时评 > 正文

尽快出台控疫情、稳经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若干经济政策建议

2020-03-18 22:14  来源:证券日报金融1号院公众号 陈华 张乐天 石朝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艰难转型的关键时期,加之疫情爆发于春节假期,将导致消费承压、投资不振、物价上涨、税收下滑等不利局面。如何在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尽快出台稳经济、应对疫情冲击政策是目前我国面对的头等大事。

    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中强调,宏观政策重在逆周期调节,积极的财政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为下一步宏观调控政策的优化指明了方向。尽快出台控疫情、稳经济、应对疫情冲击政策是增加社会供给,弥补供需缺口的需要;是平抑物价,增强市场信心的需要;更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需要,为防控疫情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一、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较大,尽快出台控疫情、稳经济、应对疫情冲击政策才能更好对冲经济下行风险

    1、需求方面,人员流动受阻,抑制消费需求

    一季度,由于春节、换季、气候等因素,是全国旅游业与商贸服务业的重要时间窗口与增长旺季,2019年部分主要省会城市接待游客人次与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超过三分之一。但今年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的扩散以及人们对疫情传染性的认识,加之政府流通、出行和商贸等领域的行政管制,人员流动量急剧减少,以人流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旅游、宾馆、餐饮、零售等行业将在一季度受到严重冲击。

    2、供给方面,物流受阻,损害生产生活供给

    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但随着疫情的蔓延,对经济的影响正从需求环节向供给环节扩大,从商品、货物、人员的流量层面来看,在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双重作用下,近期的客运量和货运量将大幅下滑;从企业层面来看,由于假期延长、部分企业临时停业,一季度的总体产能相比上年同期将有明显下降,冲击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价格稳定。

    3、投资方面,投资推迟,短期内新增投资下降

    目前,疫情与传统春节假期重叠,对投资的冲击作用尚未显著表现,但随着疫情的持续和扩散,受流通、人工、供应的影响,部分已经开工在建设的投资项目将被迫暂停,计划近期开工的新项目将被迫推迟,部分正在洽谈的投资项目也将推迟甚至中止。因而,疫情期间新增投资和基础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但根据非典对投资影响的经验,如果疫情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疫情过后投资项目和投资增速都会大幅反弹、快速增长。

    4、民生方面,就业压力增大,居民增收放缓

    受疫情即期影响最为明显的商贸服务业,劳动密集度高,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大,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和就业实绩肯定会有所下降,这将使一季度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停产半停产,职工基本上处于歇业状态,工资收入大幅下降。与此同时,由于流通环节的阻滞,中间环节成本提高,将驱动消费末端商品价格攀升。在收入减少和物价上升的双重压力下,居民生活将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以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基层群众,将受到更大影响。

    5、物价方面,价格上涨过快,部分防控疫情物资甚至有价无市

    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疫情的爆发使得跨区供给减少、囤积等投机需求暴增,价格自然出现快速上涨现象。二月份是疫情的主要爆发期,主要经济数据尚未披露,但是从日常的直观感受看,一是直接相关的口罩、护目镜、消毒液等医用防护价格快速上涨,N95口罩在前期已经上涨一倍以上,主要医用防护用品到了有价无市的阶段。二是日常生活用品,主要是蔬菜类食品,供给减少叠加囤积投机心里,使得除湖北之外的非疫情区也出现了生活用品价格快速上涨的情况,到了需要人为控量才能平稳需求、平稳物价的特殊阶段。

    6、产业链方面,供应链条中断,破坏企业发展生态

    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是产业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此次疫情导致物流中断,加之严格的管制措施,一些较脆弱的制造行业产业生态正在遭受损害;企业上下游供应链之间的交流阻隔,原辅材料和产品服务的合同难以正常履行。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链条一旦中断,形成了供应链转移替代,未来将很难再找回来。而针对国际市场的供给冲击更加严重,我国是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绝大部分的电子原件、汽车和飞机等零部件供应均在我国,一旦因此次疫情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脱节,后期修复链接工作将十分困难。

    二、控疫情、稳经济、应对疫情冲击的具体政策建议

    (一)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分级分类有序复产复工

    差异化、有序复产复工。科学细分疫情轻、中、重度地区。疫情重度地区应严防死守,防止疫情扩散;疫情中度地区组织低风险人群返岗;疫情较轻地区,在巩固防疫成果的前提下,尽快协调企业有序复工。行业层面,先行启动医用物资、生活必需品、物流、制造等关键行业及上下游产业复工,确保产业链正常运转。企业层面,做好预防和应急预案。尽量尝试远程线上办公,如必须线下办公,需做好错峰上下班、轮岗值班、信息登记、监测体温、口罩佩戴、定点消毒等防控措施。政府层面,协调企业做好复工,减少复工审批门槛,减免租金、降低水电气成本、贷款利息支出等刚性支出成本,降低社保费、减免税收、减轻企业公积金缴存。对于遭受疫情重创的企业出台临时性救助保障,维护社会稳定。

    专业指导、下沉基层,恢复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建议引入专业智库资源,汇集包括医学界、经济学界、公共管理、交通等方面的专家,最重要的是专业人士指导下沉基层,避免基层官员唯上级命令而忽视本地区疫情发展情况的现象,定期对疫情的影响进行专业研判,评估疫情在短期和中长期的负反馈机制及其影响,减少基层地区无为的过度管制,进而指导分地区分行业有序复产复工。同时疫情应对信息和相关数据公开透明回应民生关切,政策发布及时有效并加强舆论引导,公众的恐慌程度会大大减少,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稳定市场预期。

    (二)研判行业发展,区分轻重缓急科学复产复工

    优先复工复产蔬菜、肉禽、蛋奶等居民生活息息相关行业,口罩、防护服等与疫情防控高度相关行业。当前疫情发展对第一产业影响相对较小,为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同时抑制物价的快速上涨,要优先复产复工民生相关行业,避免人为因素对民生的不利影响。对于重大的蔬菜、肉禽和蛋奶产区,一是做好人员流动管理,但不要切断人员流动;二是做好日常生产消毒,保障食品安全;三是增加直接性财政补贴,减轻农业损失,同时保障春耕平稳开启。同时,对于疫情防控高度相关的行业,特殊时期特殊办法,一方面尽全力恢复现有口罩、防护服等企业生产工作,做好保障服务;另一方面发挥国企优势,统筹该类企业快速转产,生产相关防护用品,弥补供需缺口。

    创新方式,上门排查,做好重点项目开复工服务。由省政府统筹,各市级政府协调,发挥地方政府信息优势,及时梳理所在区域重点项目运行困难,包括用工缺口、工种分类、物流运输等,建立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和设立物流绿色通道,保障重点项目复工开工。

    (三)尽快恢复正常物流、人流,尽快纠正一刀切,管制过度

    恢复正常的物流运输,确保供应链不被疫情破坏。物流联通着供应链各节点,是产业链的关键组织。目前不少地方一刀切的封城封路举措导致跨省物流瘫痪,企业的原材料进货和产品出库都处于停滞状态,如果物流持续不能恢复,产业链面临断裂的风险。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要落实应急通道和绿色通道制度,对持有通行证的一律免检放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科学规划,保障复产复工人员有序流动。人员流动是企业正常生产、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当前必须科学规划,恢复和保障未感染人员的流动。一是利用电子信息科技登记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在出行过程中有效识别电子信息实现人员流动,基层实施、中层协调,高层统筹。二是定向定制化出行服务,由政府牵头,协调用工企业需求与客运公司供给,在出具指定运输证明后实行“点对点”人员流动保障。三是尽快建立省际、市际人员流动协调机制,避免信息不一致、政策不协调等不利影响,保障人员跨区流动。

    (四)加大财税金融等宏观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帮扶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加大财税等宏观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帮扶中小企业渡过疫情难关。充分考虑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当期和后期影响,当期可采取直接性转移支付等方式帮扶企业度过难关,后期着重帮助企业稳定复工复产,切记避免增加中小企业疫情后发展负担。租金方面:对于承租国有企业房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小微企业,建议在坚持营业或依照防疫规定关闭停业不裁员、少裁员的,减免3个月以上房租。对在疫情期间为承租房屋的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的企业,由市区政府给予一定资金补贴。税收方面:判断可直接减轻企业负担的税收种类,包括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合理设计税收减半等税收优惠政策。社会保障方面:酌情考量社保费用缓缴2至12个月;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对不裁员或少裁员企业上年度缴纳的失业保险按一定比例返还。

    发挥金融能动性,助力企业早日复工复产。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层面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商品生产,因为人员被管制;商品销售,因为物流被管制;现金流断裂,基于以上两方面影响。而当前,防控疫情占首位,经济放在第二位,因此人员和商品的流动短时间内不会完全放开,所以要维护企业发展,重点是针对企业现金流等财务问题下手,也就是要发挥好金融市场的关键性作用。一是设立疫情发展基金,对有困难的企业资金链进行直接性帮扶。二是增发特别国债,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减税降费和对疫情地区进行转移支付。三是投放专项再贷款资金,由财政进行贴息,把贷款利息降至最低。四是,发挥好创业板、科创版等中小企业股市优势,通过放宽再融资条件,提升企业直接融资能力。五是发挥金融控股国企作用,处置好股权质押和不良贷款等风险,同时资金入股有困难企业,后期可正常退出。

    (五)补齐供应链短板,尽快修复产业链上下游,国内国际双轮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疫情爆发属于“黑天鹅”事件,一方面暴漏我国现有体制机制、经济生产、社会运行等多方面供给缺陷;另一方面压抑正常需求,疫情过后预计会出现一波消费需求高潮。因此,要在危机中看到不足与机遇,一是规划补齐供给短板,软供给方面是重大卫生突发事件防控机制和制度的构建,硬供给方面是医疗、养老和教育等民生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二是企业在停业停产期间,要在财务、经营方向等多方面反思自身经营,同时尽快协调自身生态链条,稳定企业员工,为疫情后上升的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做好充足准备。三是利用好中美贸易纠纷缓和的契机,充分开拓国际市场,拓宽国际供应引入,提升外部需求的同时弥补内部供给缺口。

    (六)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保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鉴于今年疫情影响,可以突破财政赤字不超过3%的常规限制。具体在,一是扩大范围、降低门槛、简化审批推进财政贴息,减税降费,同时做好可量化审核,切实保证相关政策落实到企业实际需求。二是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地减税降费措施,做到分行业、分领域、分区域精细化施策,关系到未来发展趋势且受疫情影响严重地要加大力度扶持,反而部分僵尸企业、落后产能要确保稳定退出。三是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科学规划资金使用,向公共民生、新基建等领域倾斜,最大化发挥专项债稳定经济发展的作用。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性。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中,要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针对。一是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适当展期现有贷款,同时可结合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帮助,科学降低放贷门槛,缓解实体经济资金紧张局面。二是注重货币政策实施的针对性,货币与信贷政策要“定向”增加投放,定向的目标是防控疫情和保障民生相关的领域,主要目的是尽可能维持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生存和周转、保障职工的基本收入、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与服务品的供应、防止因为停产停工导致供应短缺、通货膨胀及大面积失业。

    (七)做好研判、提前规划疫情后发展举措,推出一些大力度的有利于振奋精神、释放增长潜能的改革举措

    促进城乡之间人员、土地、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重点推动城乡结合部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既要让农民进城,也要允许城里人下乡,加快大都市圈基础设施网络和小城镇建设。加快放开放宽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通信、金融等的基础产业领域的市场准入,在打破行政性垄断、促进竞争上,有一些标志性的大动作;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领域加大对外对内开放的力度;在创新走在前列、科教资源丰厚的若干城市,像当年办经济特区一样,创办高水平大学教育和研发特区,形成一批有活力、创新力的新型大学教育和研发机构。

    (陈华系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张乐天、石朝系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在读,本文是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国有金融控股公司全产业链风险计量及其管控协同体系构建(tscy201804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证券日报网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