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股市热评 > 正文

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让资本市场海晏河清

2020-05-18 06:19  来源:证券时报

    从严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的监管信号强烈了起来。近一段时间以来,已有20多家上市公司或实控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传递出监管层对财务造假等恶性违法违规保持“零容忍”的态度和加大证券违法违规成本的决心。

    过去一个月,金融委会议多次点名“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表示要对造假的上市公司、中介机构与个人坚决彻查,严肃处理;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也在“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上表示,证监会近期集中力量查办了一批市场关注度高、影响恶劣的重大财务造假案件,立案调查了多起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上市企业。可以看出,监管者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违法责任的执法节奏越来越快,清除害群之马的执法决心越来越大,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执法信念越来越足。

    财务数据是连接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重要纽带,虚假的财务信息严重挑战了信息披露制度的严肃性,严重毁坏市场诚信基础,严重破坏市场信心,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造成了资源错配与劣币效应。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一些上市公司借疫情之名“大洗澡”、“炒题材”,延缓披露年报,说假话、编故事、做假账,有的公司虚构业务,搞“两本账”;有的公司定期制定造假指标,与供应商、客户内外勾连实施全流程造假;有的公司大股东非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未按规定披露重大信息,突破了资本市场监管底线。在此过程中,审计、评估等中介机构不仅没有尽到勤勉尽责的“看门人”义务,有些甚至还放弃操守和底线,沦为“放风者”和造假“帮凶”,对这些机构和个人必须出重拳、用重典,坚决打击。

    近期证监会公布了多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件,案件的定性严厉直接,中介机构的追责密集推进,行政罚单的出具是法律框架内的顶格惩处,多种行政追责手段堵住了违法违规者滥用权力的口子,严肃了市场纪律,维护了市场秩序。随着新《证券法》的逐步落地,未来上市公司造假的成本将水涨船高,相比之前60万的顶格惩处,千万级别的罚款将大幅提高违法成本,强化监管震慑,让试图通过讲故事、造假账来欺骗投资者的造假者不敢出手。

    行政处罚之外,还应建立起由刑事追责、民事赔偿等组成的四位一体追责体系,强化法律力量,扎紧监管篱笆,助力市场激浊扬清。证监会已将多起资本市场重大违法案件移交司法,后续刑事追责难以避免,目前刑法关于欺诈发行、违规披露的量刑是在5年以下且允许缓刑,不少扰乱市场秩序者在缓刑的救命符下平安过关,对此应尽早完善,提高踩红线者的量刑力度,控制缓刑适用,让违法者难钻空子,难逃法律制裁。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救济赔偿机制,通过中国特色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行刑衔接等手段加大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让做错事的上市公司少则赔几千万,多则赔上亿甚至更多。

    可以预期,随着执法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那些依靠讲故事、炒概念而赚眼球的企业将越来越没有市场,那些做精主业、凭实力吃饭的公司能获得投资者青睐和资本加持。资本市场定会海晏河清,走上健康平稳运行的常态化发展之路。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