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产经评论 > 正文

中国保险业再“进阶”需从四维度持续努力

2025-10-15 23:24  来源:证券日报 

    ■苏向杲

    近期,监管披露的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

    发达的保险业不仅是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更是经济体应对风险、提升韧性的“稳定器”。通过风险分散、损失补偿和长期资金供给,保险业显著增强了社会经济运行的稳健性。也正因如此,各国无不将保险业竞争力视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笔者认为,结合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内外部形势,我国保险业亟须在现有规模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做强,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保障民生福祉。具体而言,保险业需从四个维度持续“进阶”。

    其一,回归保障本源,强化“稳定器”功能。

    保障功能是保险业的立身之本。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在社会保障和民生福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保险业累计赔付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农业保险为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商业养老、健康保险积累准备金11万亿元。

    当前,居民对价格合理、保障适中的商业养老险和健康险需求旺盛。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对相关责任险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叠加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带来的巨灾风险,保险业在相关领域的保障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未来,行业应聚焦上述重点领域精准发力,持续夯实社会稳定器的功能根基。

    其二,发挥资金优势,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已超过36万亿元。保险资金通过多种渠道支持实体经济,在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保值增值,形成良性循环。

    不过,当前险资配置结构仍有优化空间。保险资金大量投向债券、银行存款等资产,其中债券占比接近50%,而对未上市股权、股票和产业投资基金的配置比例相对偏低。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保险资金有必要进一步加大股权投资力度,更好地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也呼唤险资考核机制与投资理念实现同步革新。

    其三,担当长期投资者,护航资本市场稳健发展。

    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近年来在平抑市场波动、倡导价值投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监管部门可继续引导险资稳步提升权益资产配置比例,通过专业化、市场化方式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助力优质企业成长。同时,保险机构要积极发展年金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业务,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长期稳定的资金活水,进一步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其四,提升海外业务占比,扩大全球影响力。

    整体来看,中资保险机构的国际化程度和全球竞争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拓展海外市场,既能服务中国企业的“出海”需求,也有助于保险公司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增强发展韧性。这就要求国内保险机构积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全面提升风控能力、产品创新力和海外经营水平,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保险集团。

    展望未来,我国保险市场潜力巨大。只要坚守保障初心,紧扣时代脉搏,持续深化改革,就有望在巩固规模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质量、效率和动力的全面提升。保险业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做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贡献更大的保险力量。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