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金融机构 > 券商 > 正文

前三季度42家上市券商自营业务净收入总额同比增超43%

2025-11-05 23:09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于宏

    今年以来,券商自营业务实现良好收益,前三季度,42家A股上市券商(未包含国盛证券,下同)实现自营业务净收入1868.57亿元,同比增长43.83%。

    多位券商分析师表示,今年以来,经纪及自营业务的增长驱动券商业绩修复,泛自营业务能力将成为券商业绩分化的关键影响因素。

    业务表现分化显著

    从券商收入结构来看,前三季度,42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95.6亿元,其中,自营业务净收入占比为44.54%,为第一大收入来源,远超经纪(26.64%)、信用(8.08%)、资管(7.93%)、投行(5.99%)等业务占比。

    在行业格局方面,券商自营业务净收入表现分化较大。Wind资讯数据显示,前三季度,42家上市券商中,有6家头部券商自营业务净收入均超百亿元,同时,也有7家券商该项收入在10亿元以下。

    聚焦行业“第一梯队”的表现来看,中信证券保持领跑,前三季度自营业务净收入为316.03亿元,同比增长45.88%;其次是国泰海通,自营业务净收入为203.7亿元,同比增长90.11%;中国银河、申万宏源、中金公司、华泰证券也保持稳健的表现,自营业务净收入分别为120.81亿元、119.33亿元、109.66亿元、102.23亿元。

    从同比增速来看,42家上市券商中,有37家前三季度自营业务净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多家中小券商增速亮眼。具体来看,长江证券以289.68%的同比增幅位居榜首;其次是国联民生,同比增幅为219.16%;浙商证券、华西证券自营业务净收入也实现显著增长,同比增幅分别为140.91%、122.91%。

    持续优化配置策略

    在国泰海通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刘欣琦看来,当前,自营业务的转型已成为证券行业的重要命题,不同券商自营业务在商业模式、转型进程、投资交易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成为经营表现分化的核心影响因素。

    在自营业务保持可观增速、对总营收贡献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券商纷纷加码自营业务布局。一方面,行业自营业务规模不断扩张,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上市券商自营证券规模(母公司口径)合计达5.48万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了11.4%;另一方面,券商持续优化资产配置策略,以提升整体收益。

    在自营业务的战略布局方面,多家券商披露了自身的独特“打法”。例如,东北证券自营业务致力于构建多元化的盈利模式,重点围绕红利、价值和成长等差异化风格的资产进行配置,同时加大非方向性投资领域开拓力度,不断推进量化权益类策略、衍生品套利策略协同。西南证券自营业务则坚持“稳中求进”的投资风格,在保持较高比例固收类资产的同时,根据今年以来的市场变化和自身实际经营情况适度加大了权益类资产的配置规模。

    对于自营业务的全年表现,东吴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孙婷预计:“考虑到三季度以来市场交投活跃,10月份日均股基交易额在高基数下仍实现同比增长,上调证券行业全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年证券行业净利润有望同比增长47%,自营业务净收入同比增幅有望达50%。”

    展望未来,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资本市场向好趋势下,预计券商自营收入有望保持增长,持续为券商业绩提供坚实支撑。在战略布局方面,强化投研能力是核心。未来,券商应持续完善资产配置策略,灵活调整各类金融资产结构,积极推进自营业务非方向性转型,把握市场结构性投资机会,增强收入弹性与韧性。”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