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金融机构 > 金融深一度 > 正文

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难题 政策性长护险织密养老保障网之常州实践

2025-11-05 23:09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冷翠华

    “长护险真的帮了我们大忙。”谈起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业界简称“长护险”,文中所提长护险均指政策性长护险)带来的改变,71岁的江苏省常州市居民周毓人难掩感激之情。

    周毓人的老伴秦先生(化名)今年77岁,1998年因中风失能。从那时起,周毓人便开始了日夜不离的照料,至今已整整27年。随着年龄增长,她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直到成功申请长护险待遇后,她肩上的重担才有所减轻。

    常州市在武进区试点长护险制度3年后,于2022年1月1日将其全面推开,并列为重要民生项目全力推进。

    放眼全国,长护险制度建设正不断提速。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民众对长护险的需求日益迫切,该制度有望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织密养老保障网。

    形成多层次服务体系

    “小沈一来,就会帮老秦洗澡、换衣服、喂饭,照顾得无微不至。我也终于能抽空去买菜、透透气了。”周毓人说。因年事已高且长期照料丈夫,她自己曾多次受伤。如今,护理员沈桂花每隔几日上门服务两小时,让她终于有了喘息之机。

    沈桂花来自专业护理机构,其提供的护理服务费用由长护险基金承担。此外,周毓人作为居家照护者,每月还能领取600元生活护理补助。“一个月有9次上门服务加600元补助,真是雪中送炭。”周毓人感慨地说。

    除居家护理外,常州市长护险还支持养老机构护理和医疗机构住院护理,形成多层次服务体系。生活护理方面,重度失能人员和中度失能人员每月支付上限分别为1500元和900元,另有医疗护理和辅具租赁补偿。

    幸福天年老年公寓是常州市长护险定点养老机构之一。据该老年公寓院长徐惠英介绍,目前,公寓有近200位老人入住,平均年龄约89岁,其中38人正享受长护险待遇。

    常州市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35个专护床位,18位老人通过评估享受待遇。该中心主任袁才珺表示:“重度失能和中度失能患者每日分别可获得40元和24元生活护理补贴,切实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

    常州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彭伟中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自2022年全面实施以来截至2025年6月份,常州市长护险基金已支出2.13亿元,惠及大量居民。参加职工或居民医保的常州市民同步参加长护险,只要通过失能评估,即便失能人员在外地居住,也可享受相关待遇。

    多方协同迈向“生态共建”

    从全国范围看,目前有49个长护险国家试点城市,但全国统一的长护险制度尚未建立,仍有大量家庭面临照护压力却无法享受保障。试点城市的经验对全国推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从常州市长护险来看,其在筹资上采取多元共担机制:个人缴费标准统一为每人每年30元,同时由医保基金按比例划拨,并根据长护险参保人数进行财政补贴。

    在运营方面,常州市长护险实行“政商合作”模式。常州市医保局负责政策制定与统筹,中国太保寿险常州分公司作为主承办机构,多家保险公司协同参与承办。

    在理赔方式上,常州市长护险不直接支付现金,而是通过购买护理服务的方式进行赔付。为保障服务质量,常州市持续加强护理队伍建设,组织护理员参加长期照护师培训。目前全市有3000多名护理员服务在一线。

    在服务监督方面,中国太保寿险常州分公司员工王欢向记者介绍,目前团队内设有专职稽核工作人员,每天分批入户抽查和电话回访。长护险线上视频稽查系统也已投入使用,可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进行远程监控。

    同时,为推动长护险迈向“生态共建”,在常州市医疗保障局的指导下,经常州市民政局批复,去年年底,常州市长期护理保险行业协会正式成立。该协会会长、中国太保寿险常州分公司副总经理宋娟萍告诉记者,协会重点聚焦行业内协同不足、标准不统一、人才短缺等共性难题,开展交流、培训、自律等方面工作。目前,该协会已吸纳152家会员单位,涵盖承办、医疗、养老、评估、辅具租赁等机构。

    彭伟中表示:“长护险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筹资可持续、服务有质量。这需要政府统筹、多部门协同,共同做好制度设计、技能培训与监督管理。”

    长护险制度建设提速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这句话道出了无数失能家庭的艰辛,其不仅承受经济压力,还面临身心俱疲的照护负担。正因如此,长护险被视为社保“第六险”,备受社会期待。当前,长护险正在从地方试点加速走向全国覆盖。

    2016年,我国在15个城市启动长护险试点,2020年扩大至49个城市。据国家医保局数据,目前试点已覆盖约1.9亿人,累计筹资超千亿元,支出超过850亿元。

    2025年7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意见》正式印发,标志着长护险全国统一制度建设拉开序幕。8月份,2025年全国医疗保障工作年中座谈会部署“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随后,辽宁、贵州、天津等地加快制度细化步伐。

    9月25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试行)》,明确支付范围与服务内容。这被视为长护险从“地方试点”迈向“全国建制”的关键一步。

    据记者了解,在长护险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不少头部保险机构积极参与其中,推动相关制度持续完善。与此同时,部分保险机构也推出了商业性长护险,对满足人们的护理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体来看,从方向确立、地方探索,到顶层设计持续完善,我国长护险制度建设正全面提速。这不仅是为千万个失能家庭纾困的希望,更是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里程碑。随着制度建设不断推进,“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有望得到逐步缓解。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