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冰
1月4日,度小满金融CEO朱光发表署名文章《提升金融科技服务水平纾解小微企业信贷难题》,系统阐述了金融科技如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以及金融科技要立足于合规经营,服务实体经济。
朱光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四五”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变革期,在金融业发展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金融科技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助力实体经济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朱光认为,因小微信贷需求呈现“短、小、频、急”的特征,金融机构在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存在两大难点。一是风控成本高。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具有脆弱性,平均生存周期不足三年,加上缺乏抵押物、缺乏完备的财务系统等问题,对金融机构的传统风控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二是交易成本高。即便部分小微企业能够提供相对完备、真实的资产及经营数据,金融机构也需要通过资产评估等方式进行风险管理,这种线下“点对点”受理的方式流程多、周期长、成本高,无法满足小微企业“频度高、时间急”的需求。
近年来,监管部门致力于推动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解决,鼓励通过科技创新的应用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供给。2020年4月份,银保监会《关于2020年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渠道,加强对小微企业滴灌式融资供给。
朱光认为,金融科技可在三个方面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一是金融科技可以提高小微金融风控能力。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建模技术,在个人信用基础上叠加企业信用企业画像,是一个兼顾风控成本与安全性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二是降低服务成本、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效率。具体业务上,包括非接触式服务中的人脸识别、电子签章、电子合同、远程面签、远程开户等;客户经营方面,包括客户识别、定位、营销、服务;风控方面,由于全部风险评估流程均通过数字化流程进行,减少了人工介入,因此得以大幅压缩信贷审批时间,降低了人工成本、整体上的信贷成本。三是应用金融科技,也有利于降低人为干预、人为操作的空间,有效防范道德风险,提高风险判断的客观性。
展望未来,朱光称,金融科技企业应该严格遵循相关政策法规,把握和金融机构合作的尺度,为用户尤其是小微企业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助力。一是创新发展,风控先行。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金融科技会更加坚定地回归风险管理本质,在小微金融、消费金融等领域,智能风控将发挥更大价值;二是积极运用技术,防控过度负债。发挥自身的技术能力,防控用户过度消费、过度负债,倡导理性消费,降低金融风险,是金融科技企业共同的责任。三是合规经营,服务实体。
最后,朱光表示,2020年,金融科技扛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并在风雨中锤炼进化。现阶段,金融科技企业应该监管框架的指引下,保持合规经营的前提下,明确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夯实基本盘,修炼内功,让科技真正为金融服务,为经济和民生服务。
(编辑 张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