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金融机构 > 互联网金融 > 正文

区块链专家于佳宁:新基建背景下技术融合领域是区块链落地应用的主战场

2020-06-30 16:55  来源:证券日报网 余俊毅

    本报见习记者 余俊毅

    “如果能准确理解新基建的本质,那么就很容易看到在新基建背景下区块链的机遇。”6月29日,区块链专家、火币大学校长于佳宁做客BiYong大咖直播间,以“区块链新基建的机会”为主题进行了直播讲座。

    于佳宁介绍到,新基建的关键机遇是投资,而投资的前提是政策,政策会引导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完成新基建。从各类研究机构的估计看,2020年及未来两年,中国新基建的投资规模有望达到数十亿万水平。最保守的判断也认为,2020年中国新基建的投资不会少于一万亿。

    于佳宁表示,作为新基建的十四个领域之一,区块链行业有望获得百亿元以上的投资,较之前几年会出现500%以上的增长。最近已经出现了很多数千万甚至数亿元的地方政府在区块链投资的案例,但一切只是刚刚开始。中国各地政府陆续宣布设立新基建相关的政府专项资金、专项引导基金、专项贷款、专项投资基金等。

    他强调,政府的新基建引导基金也只是一小部分,更大的投资会以社会机构市场化的方式投资。新基建的产业引导基金,大型国投、城投设立的专项基金正在逐步设立,这些专项资金和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都将包括区块链。这也将助推中国区块链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他接着表示,另一方面,政策上的支持既利于完善区块链本身的技术体系,推动区块链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同时也代表着中国将快速推进区块链的标准化工作。最后,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将加速融合,中国“区块链+产业”会迎来史无前例的爆发。

    “因此,新基建红利期内,在技术融合的领域,也就是‘区块链+大数据中心’、‘区块链+物联网’、‘区块链+智慧能源’等融合性新型基础设施,也将是区块链落地应用的主战场。”于佳宁认为。

    而对于区块链企业能否分得新基建的百亿行业红利,于佳宁认为,关键就是要看是否处在政策支持的范围内,能否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能否真正意义上扛起“新型基础设施”的大旗。

    他表示,在短期内,区块链落地将形成两大突破口,第一是“新型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基于区块链分布式存储等新的基础设施,数据上链不可篡改,提供强有力的电子信息存在证明,数据有序流转,实现可信数字化,赋予数据以价值,打造可信数字经济新生态,增加实体信息的可信度,引导资金脱虚返实,大幅降低信任成本,为创业创新提供全新机遇。

    第二是“可信数字化”,主要体现在电子信息的存在证明,具体应用场景包括供应链金融(交易和债权转让真实性证明)、知识产权的确权、商品的溯源、电子证据的存证等等很多具体应用。

    那么随着区块链新基建的发展,哪些方向是有可能落地的方向呢?

    于佳宁分析到,一方面,公链、联盟链、分布式存储、行业链等底层平台建设速度都将大大加快,市场格局或将重塑,甚至可能诞生新的行业巨头。伴随着底层平台的完善,安全、数据服务、预言机、钱包等服务生态也将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新基建本身也是“区块链+”落地应用的重要领域,产业区块链将与5G、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其他新基建领域深度融合,共同为实体产业的转型升级赋能。

    他认为,在5G逐步普及和应用的背景下,区块链在提升数据要素价值方面的作用愈发明显。5G包括增强移动宽带、海量机器通信和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三大方面,前者带来的高清语音、云游戏等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而后两者引发的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变革更能充分体现5G的真正价值。

    他进一步强调,5G将是产业区块链应用爆发的关键推手,海量机器接入互联网,改变互联网的基础性结构,也将极大丰富数据要素资源。区块链将以其先进的技术特性,促进物联网在数据确权、流转、分配、交易等方面的效率极大提升,并实现从“万物互联”到“万物互信”再到“万物交易”的升级。

    “我长期以来持有的观点是,产业区块链本质上是四重创新融合而成的“新物种”,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数字金融为动力、经济社群为组织、产业应用为价值。在新基建的浪潮下,产业区块链赋能千行百业的时代即将到来,将像交流电、自来水、互联网、云计算一样,成为各行各业普遍使用的新型基础设施。”于佳宁表示。

    于佳宁还强调,在所有场景中,最值得关注和重视的是“核心是数据的共享和交易”。目前,区块链+政务数据共享已经是很大的市场。例如,北京政府利用区块链将全市53个部门的职责、目录以及数据联结在一起,形成“目录区块链”系统,为北京大数据的汇聚共享、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支撑。2019年10月,首个线上数据共享流程依托“目录区块链”开启。2020年,北京市政府将依托区块链系统,推进信用、交通、医疗等领域政务数据集逐步实现分级分领域脱敏开放,重点推进电子证照、电子档案、数字身份等居民个人信息的全链条共享应用。这其中孕育着巨大的落地应用空间和市场机会。

(编辑 才山丹)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