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金融机构 > 互联网金融 > 正文

《零知识证明技术发展报告》:零知识证明与区块链结合将解决隐私及数据安全局限

2020-05-14 19:26  来源:证券日报网 李冰

    本报记者 李冰

    近日,由金融壹账通、陀螺研究院、深圳市信息服务业区块链协会、安比实验室、成都链安和深大区块链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零知识证明技术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正式出炉。其中,金融壹账通的区块链技术3D零知识算法以及壹账链FiMAX都被收录报告之中。

    报告中指出,回顾2019即将过去的一年,大规模的数据泄露事件频频发生,呈现爆发递增的趋势。据安全情报供应商RiskBasedSecurity(RBS)2019年Q3季度的报告,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全球披露的数据泄露事件有5183起,泄露的数据量达到了79.95亿条记录。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数据的价值进一步凸显,数据成为了企业的重要资产和持续创新的推动力。因此,保障数据在采集、传输、利用和共享等各个环节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项目越来越多,使用方对数据隐私保护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密文数据的处理成为了关键的一环,如何解决零知识与全同态这两个密码学分支的不足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需求。零知识与全同态的整合应用成为了一个可行的发展方向。

    报告认为,零知识证明技术作为现代密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数据安全、隐私安全、监管检查等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报告也指出,零知识证明与区块链的完美结合将很好的解决了区块链当前面临的困局。一方面,区块链公开透明的天然特性,使其在在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上存在诸多局限;另一方面如何解决性能问题,提高吞吐量和响应速度是当前区块链大规模落地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据其披露案例中显示,FiMAX是由平安集团联营公司金融壹账通推出,采用了3D零知识算法的,零知识、零延迟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为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组织等提供标准化、可快速接入的联盟链底层服务。

    据介绍,该底层为了根除区块链商业应用中普遍存在的隐私问题,采用了全加密形式的区块链框架——所有上链的数据均由数据提供方自行加密后上传,加密私钥由提供方自行保管。同时,该底层通过3D零知识算法,实现了所有逻辑计算、运算和验证均能够在链上信息不解密的密文状态下完成。

    在加密环境下,FiMAX所采用的3D零知识证明能够完成零知识全同态(加、减、乘、除)计算和验证,单次密文验证时间约在1毫秒左右,在验证的灵活性和验证效率方面满足了当前绝大多数区块链商用场景对底层技术的要求。FiMAX底层及其3D零知识算法,目前已被应用于解决多个传统行业内因为“数据孤岛”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协同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在密文状态下的灵活运算与交叉验证,区块链上各个参与方能够在不共享数据的情况下,共享数据间验证带来的价值。在其近期推出的跨链方案中,不同区块链系统间甚至无需共享加密后的信息,在仅共享零知识验证加密系数的情况下,便能实现灵活的数据计算交互和交叉验证。

    据介绍,目前该系列方案已应用于中国海关总署天津口岸、中国广东省中小融平台等大型项目。

(编辑 才山丹)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