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宏
将闲置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是上市公司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方式。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0月22日,共有1112家A股上市公司合计认购了1.33万个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合计为8399.76亿元(包含到期后再投,下同),规模同比下滑14.32%。
具体来看,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类型主要包括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通知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券商理财产品、投资公司理财产品等。
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结构来看,结构性存款产品占据重要地位。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认购结构性存款的金额为5082.03亿元,占整体理财产品认购金额的比例为60.5%,认购规模同比下降18.93%。同期,上市公司认购银行理财产品的金额为870.26亿元,占整体理财产品认购金额的比例为10.36%,认购规模同比下降2.96%。
对此,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公募产品经理朱润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规模出现一定收缩,一方面可能源于企业积极响应监管导向,将资金更多用于主业经营、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以增强投资者回报、推进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回落,对上市公司的配置吸引力也相应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在年内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规模整体缩水的情况下,券商理财产品的认购金额却有所上升。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年内已有244家上市公司合计购买了561.59亿元券商理财产品,规模同比增长8.1%。
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上市公司虽然整体上更倾向于配置短期、低风险产品,但已经开始逐步提升对券商理财、公募基金等多元化产品的配置比例,在稳健的基础上逐步寻求更高的收益。
具体来看,在认购券商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中,有115家公司年内认购券商理财的金额在1亿元以上。其中,江苏国泰以60.91亿元的认购金额位居榜首;其次为涪陵榨菜,认购金额为50.2亿元;瑞泰新材、迪阿股份的认购金额分别为31.89亿元、24.88亿元;乾照光电、世运电路、有友食品、晶合集成的认购金额也均在10亿元以上。
“上市公司认购券商理财产品的规模实现一定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具备相对收益优势,收益率多高于同期银行理财产品。同时,作为专业机构,券商在投研和资产配置能力方面具备综合优势,更能灵活捕捉市场机会。此外,部分券商理财产品期限更加灵活,且具备预警、平仓等风控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朱润康表示。
除购买理财产品外,今年以来,在资本市场走势向好的背景下,多家上市公司也积极运用闲置资金开展证券投资,通过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对优质标的进行投资,获取资本利得、把握战略机遇。半年报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788家上市公司开展了证券投资,截至上半年末,上述公司合计持有证券2921只,投资金额合计为1.4万亿元。
“无论是购买理财产品还是进行证券投资,上市公司在运用闲置资金过程中,都应以保障资金安全和流动性为首要原则,审慎平衡风险与收益。”西部金融研究院院长陈银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上市公司需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明确投资范围、投资额度与风险控制机制,根据外部环境变化适时调整投资策略与投资组合,并充分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以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