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洁
7月1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在京发布《2025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回顾了2025年上半年全球和中国经济金融运行以及全球银行业运行情况,并展望了2025年下半年经济金融形势以及全球银行业发展趋势。
《报告》认为,在中国经济金融形势方面,预计第三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全年增长5%左右。
中国财政、货币政策
仍有较大空间
“2025年上半年,面对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国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逆周期调控政策,内需表现较为稳定,出口好于预期,工业生产较快增长,经济总体平稳运行,预计上半年GDP增长5.4%左右。”中国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与政策团队主管梁婧在介绍《报告》中关于中国经济金融形势时表示。
展望下半年,《报告》提到,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仍然较多。预计第三季度、第四季度GDP分别增长5%、4.6%左右,全年增长5%左右。
与此同时,《报告》强调,也要看到,中国经济应对内外部风险与挑战的能力在提升。财政、货币政策仍有较大空间,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快融合,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报告》认为,未来宏观政策加力提效的必要性进一步上升,要重点着眼需求侧,加快推动现有政策落地显效,同时积极储备增量政策。财政政策要在维持经济平稳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供给与需求协同发力,激发消费潜力、释放内需动能;防范外部风险挑战,以高水平开放促合作、促发展;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优化产业政策,着力破解供需错配、“内卷式”竞争等突出问题。
中国商业银行将实现
与实体经济的同频共振
关于全球银行业发展形势,《报告》认为,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偏弱,银行业经营承压,规模扩张步伐有所放缓,但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动能较强,为银行业盈利增长提供新支撑,资产质量表现分化,资本补充状况稳定。
从中国银行业情况来看,中国银行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介绍,中国经济保持韧性实现稳定增长,为银行业营造良好经营环境,银行业聚焦科技金融重点方向,打造服务实体经济新的增长极,规模稳健提升,夯实盈利能力,资产质量保持稳健,资本充足情况良好。
具体来看,在资产质量方面,2025年一季度,中国商业银行不良率为1.51%,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为3.4万亿元,同比增长2.1%。展望未来,《报告》预计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及不良贷款率水平将保持低位。一是政策加力推动经济持续复苏,有助于企业经营主体还贷能力的提升。二是商业银行将更加重视信用风险管理,数字风控技术得到更加广泛应用。三是商业银行多措并举,推动不良资产处置。综合来看,2025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速将低于整体贷款增速,不良贷款率逐步下降。
“2025年,随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银行将实现与实体经济的同频共振,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减。贷款和存款将继续驱动资产和负债规模增长,预计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增速全年保持在较高水平。”《报告》提到,2025年第三季度,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新增投放的带动下,预计中国银行业资产和负债增速保持在7.5%左右。
(编辑 何成浩 郭之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