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昌校宇
在政策强力支持和医药创新的双重催化下,医药行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平安医药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平安医药精选股票”)的基金经理周思聪于近期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深度解码了医药行业的投资新图景,以及绩优产品的投资逻辑。在她看来,医药行业已进入“政策支持+需求扩容+创新驱动”的三重共振周期,而能够把握住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和设备、AI医疗等核心赛道的投资者,将有望分享这一轮产业升级的红利。
2025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明确提出提升创新药械审评审批效率,并计划推出“丙类医保目录”以覆盖高价创新药械。周思聪认为,国内政策持续支持医药创新,这为医药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同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医药行业长期刚需属性日益增强。据周思聪介绍,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超过14%,慢性病治疗、康复护理等需求持续增长,为医药行业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平安医药精选股票年内的业绩较好,究其原因,除了重仓创新药,还对创新医疗器械和设备有所布局。周思聪表示:“医疗设备更新政策的加速落地,使得医疗设备行业招采活动明显恢复,设备企业的订单量和业绩均呈现显著增长。同时,政策对创新医疗器械和设备的倾斜,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AI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周思聪看好AI医疗的长期潜力。
“AI技术正在深刻重塑医药产业的全链条价值。”周思聪举例,在药物研发领域,AI可以加速靶点发现和分子设计,显著提升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为药企节省大量研发投入。在临床应用层面,AI技术已深度融入诊疗全流程:基于医疗影像和电子病历的智能分析系统持续提升诊断准确率;同时,AI在医学影像辅助诊断、慢病管理等场景的应用,则让健康管理更加精准高效。此外,AI正在重构医疗资源分配模式,通过远程诊疗、智能分诊等创新应用,有效缓解了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让更多患者享受到均质化的医疗服务。这些技术突破不仅带来了产业效率的质变,更在根本上改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普惠性。
可以预见,随着AI技术与医疗场景的深度融合,医药产业将迎来效率革命和价值重构。不过,周思聪也提醒投资者需保持理性。“短期内,AI医疗更多是主题交易,企业业绩的体现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关键在于筛选那些具备技术实力、数据资源和合作渠道的标的,判断其能否将概念转化为实际业绩。”
对于AI医疗、创新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结构性行情能否持续,周思聪持乐观态度。“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和需求增长的三重驱动下,这两个细分领域的中长期逻辑非常清晰。”
她特别提到,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场景仍在不断拓展,从药物研发到健康管理,市场空间广阔。创新医疗器械和设备赛道同样具备持续性。随着国产替代的深入推进和政策红利的释放,行业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在周思聪看来,医药行业正站在技术与政策的风口上,而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和设备、AI医疗等无疑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赛道。“未来的投资机会将属于那些能够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企业。”她介绍称,平安医药精选股票将继续深耕上述领域,捕捉行业变革中的结构性机遇,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