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冀川
11月5日至10日召开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为世界贸易与投资合作铺设了宽广的金桥。在服务贸易展区,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金融与商贸服务机构纷纷登台亮相,它们不仅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更是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2024年,适逢跨境人民币业务扬帆起航的第十五个年头,这一里程碑式的时刻,在进博会的舞台上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多家参展企业精心布置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展区,如同一扇扇窗口,向来自五湖四海的参展观众展示了这项业务的无限魅力与广阔前景,吸引了众多寻求国际合作与突破的外贸企业驻足咨询。
南洋商业银行(中国)副总裁韩秀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该行在跨境人民币业务方面的创新实践。她表示,结合我国与RCEP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特点,南洋商业银行在大宗商品贸易、先进制造业出海、海外工程等关键领域,向境内外企业提供了一系列人民币计价结算、贸易融资、境外贷款等跨境金融服务。这些服务不仅精准对接了企业的实际需求,也有力推动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广泛应用。
在南洋商业银行的展台上,《证券日报》记者深入了解了“跨境理财通”这一试点业务。韩秀珍介绍,南洋商业银行依托与香港母行的紧密联动优势,充分运用“跨境理财互认”“双RM”(内地与香港双投顾)服务体系等一体化经营管理理念,将这一业务打造为其融通两地资金市场、树立跨境品牌形象的重要抓手。

南洋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讲解公司跨境人民币服务业务 李争/摄
安永华中区主管合伙人夏俊对记者表示,开放是进博会的关键词,进博会为金融机构搭建了一个交流的重要平台,强化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通过进博会平台,深入了解实体经济需求,为企业跨境经营、国际贸易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支持,助力企业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
龙腾集运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嘉贤在进博会现场对记者说:“物流行业频繁涉及跨境交易,跨境人民币结算可以缩短结算时间,提高资金流转效率。这有助于物流企业更快速地完成资金回笼,提高整体运营效率。物流企业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可以避免因汇率波动带来的潜在损失。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多变的情况下,使用人民币结算有助于物流企业稳定财务成本,提高竞争力。”
十五载春华秋实,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通过一系列亮眼的数据,生动诠释了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非凡历程。
该报告显示,2023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达到52.3万亿元,同比增长24.1%;2024年前8个月,这一数字已达到41.6万亿元,同比增长21.1%。这些数字背后,是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体系中占比的稳步提升,是其在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上的不断增强,更是其在货物贸易结算比例中的显著提升和投融资货币功能的日益强化。
“跨境理财通”“互换通”等业务的优化推出,“熊猫债”发行的持续活跃,以及境外投资者对境内债券持仓的不断增加,共同绘就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幅幅精彩画卷。跨境人民币业务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为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带来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编辑 李波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