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地产频道 > 地产行业 > 正文

实探深圳人才房:可六折买房 看房者热情高涨

2022-11-29 20:44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李昱丞 见习记者 丁蓉

    售价相当于周边楼盘六折、深户本科社保3年就能申请,不用轮候,深圳推出的首批可售型人才房,一经面世就吸引了各界关注。

    11月29日,现场看房截止日前一天,《证券日报》记者在深圳市首批六个人才住房项目之一的安居鸿栖台项目现场看到,前来看房的市民热情高涨。深圳市民李先生受访时表示:“今天仔细看了户型以及楼盘周边的商业、学校等情况,如果能摇中买到房,我认为还是很划算的。”

    多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尽管首批可售型人才住房暂时不会改变深圳楼市生态,但随着深圳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越来越多,将能够对楼市起到稳定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也有利于深圳的产业和经济整体发展。

    价格六折

    看房者络绎不绝

    在深圳市安居鸿栖台项目现场,看房的市民络绎不绝。该项目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几天来看房的市民挺多。前来看房的客户,是此前进行了认购并且持有预约回执的。作为深圳首批可售型人才房,也吸引一些还没认购的市民前来了解情况。”

    根据深圳市住建局通告,深圳首批可售型人才住房包括安居君兰湾府、安居鸿栖台、安居玥龙苑、安居颢龙苑、星河开市客环球商业中心、华侨城九樾广场6个项目,4422套房源。其中,两房户型1957套,三房户型2465套,均价为20520元/平方米至44900元/平方米。本批次住房资格审核合格的认购申请家庭共15294户。也就是说,这些经审核合格的认购申请家庭,将有近30%的几率买到人才住房。

    李先生告诉记者,他是经审核通过的合格认购者,今天特意来现场看看,“楼盘周边有万科都会四季等盘,教育等配套也不错,且价格相当于六折,这对我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虽然房子10年以后才能上市流通,但作为刚需,对我来说影响不大。”

    “我这次虽然错过了报名,但是也想了解下情况,所以来现场看看。”郑女士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认购本批次住房的门槛并不高,包括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深圳市户籍、参加深圳市社会保险累计缴费3年以上、在深圳市未拥有自有住房等条件。

    “这批人才房与过去最大的不同,就是认购门槛低、覆盖面广。前几年,深圳人才房大多是面向高层次人才推出的,而现在推出的人才房,只要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都可以申请,面向更广泛的人才。”深圳人才服务中心人才发展总监林德昌博士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深圳市住房保障署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公示的是合格认购者名单,接着会出终审名单,之后会进行摇号。这次错过认购的市民不用着急,可以等待下一批次的认购机会。”

    增强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

    今年以来,多地出台人才购房新政。浙江宁波、四川成都、吉林长春、山东济南等地先后出台或优化了人才购房政策,包括放宽人才申请条件、提供购房补贴、降低首付比例等。人才购房新政的推出,对于提升所在城市吸引力,引导当地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均将具有积极作用。

    早在2018年8月份,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官网就发布意见稿,明确到2035年新增建设筹集建设各类住房170万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总量不少于100万套。按比例来看,商品住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40%左右,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各占20%。价格方面,人才住房的租金、售价分别为届时同地段市场商品住房租金、售价的60%左右。

    今年10月份,财政部发布《关于支持深圳探索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指出,将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对深圳保障性住房筹集建设的补助,推动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商品住房与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比例为4:6,商品房占小部分,而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占大部分,这体现了政府解决住房问题的决心。”在林德昌看来,深圳首批人才住房的配售,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根据规划,未来人才住房将持续推出,项目在深圳各区多点开花,安居房、公租房供应也将不断提速,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深圳发展。”

    深圳的人才房将对商品房市场造成多少影响?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首批人才房暂不会改变深圳商品房市场生态,长远来看,选择人才住房的人群会明显增加,购买商品房的需求也不再紧迫,将对深圳整体房价起到稳定作用,有利于商品房市场的平稳发展。”

(编辑 才山丹)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