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企业信息 > 正文

Soul发布《2024 Z世代新兴趣报告》:超一成Z世代已通过爱好赚到钱

2024-09-26 19:41  来源:证券日报网

    捏捏、谷子(“Goods”商品的谐音,泛指二次元周边)、吧唧(泛指徽章类周边)、痛包、拆卡、包搭子、徒步......2024年,这些新名词是否频繁出现在你的视野中?

    根据兴趣社交平台SoulApp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8月份,关于谷子、吧唧等话题的分享量环比增长576%,阅读量环比增长1270%;而捏捏、慢回弹等话题的内容分享量环比增长120%,阅读量环比增长531%。

    无论是全红婵在巴黎奥运会双人10米台的赛后采访中展示的痛包,还是热到发烫、被众多二次元爱好者追捧的线下谷子店的限量周边,如今,这些兴趣爱好正成为年轻人之间新的社交货币,也是年轻人在找寻生活锚点时重构“附近”的最小单位。

    以兴趣展现个性化的自我,相遇志同道合的伙伴,碰撞创造的火花,年轻人中新的兴趣风向也正掀起新的消费、娱乐的热潮。现阶段,年轻人中流行怎样的新潮流文化?他们又因何而买单?新的兴趣爱好创造了哪些价值?近期,JustSoSoul研究院基于SoulApp展开兴趣调研,共有3481位年轻人参与,其中超过八成为Z世代。

    

    根据此次调研发布的《2024Z世代新兴趣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年轻人正在重新定义兴趣,新兴趣指向了更多时间、金钱的投入以及更深的情感映射;年轻人愿意为爱消费,平均每月在自己的兴趣上花费1645元。新兴趣产生新链接,Z世代平均因爱好认识5.8个新朋友;新兴趣也诞生新价值,超一成Z世代已在爱好中赚到钱。

    新兴趣:超7成Z世代人均三个以上爱好9成年轻人重新定义兴趣

    报告显示,年轻人中仅10%选择“没有兴趣爱好”,其中,超7成Z世代人均三个以上爱好。读书、绘画、制作捏捏、骑行、露营、逛博物馆等,因为兴趣爱好产生的快乐,让人在超脱日常中获得片刻喘息,同时也构成了多元日常的本身。

    以代际来看,年龄不同,热爱也有差异。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因门槛低、普及程度高,在各年龄层中,娱乐休闲(听音乐、追剧、看电影、逛博物馆等)和体育运动(如健身、户外徒步、露营、钓鱼等)都是被选择最多的两个兴趣爱好——或许是因为年龄增长后,更需要健康平衡工作和生活,90后明显更注重体育运动。除了娱乐休闲和体育运动,00后展现出了对泛二次元(游戏、动漫等)的热爱,而95后则更偏好养宠(猫、狗等)。

    

    有趣的是,从年轻人的选择来看,食玩,咕卡、手账、捏捏等DIY手工、三坑(JK、汉服、Lolita)这些曾经“小众”的兴趣爱好也进入了热门选项前八位。

    和曾经流行的兴趣爱好相比,当下,年轻人已经明显感受了变化在产生——兴趣被重新定义,新兴趣已出现。

    调研结果显示,仅2.3%的Z世代认为,和年长一辈相比,这代年轻人的兴趣爱好没有任何改变,而超九成的年轻人则认为有变化,其中,70.6%认为“有很大变化”。

    

    而这些改变具体体现在,对兴趣爱好的投入更深入,包括投入更多的时间、金钱、情感,兴趣爱好更容易受到网络媒体的影响,兴趣爱好对生活和幸福感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更多元、细分、具体,对兴趣爱好的参与度更高,大家的创造力更强等。

    近年来,捏捏、咕卡、痛包等在年轻人中快速流行,2024年6月份—8月份,兴趣社交平台SoulApp上的数据增长也体现了这一趋势,例如,痛包等话题内容的分享量环比增长223%,阅读量环比增长791%;徒步、露营等话题内容分享量环比增长169%,阅读量环比增长275%。

    在这背后正是“新兴趣”的崛起,即兴趣与人们日常生活的链接更加紧密,意味着更多的时间、金钱投入和更深的情感映射。数据显示,34.12%的年轻人每周在兴趣爱好上投入5—10个小时,甚至19.42%的年轻人每周投入时长超过20个小时。

    新链接:Z世代平均因爱好认识5.8个新朋友年轻人平均每月“为爱”消费1645元

    入坑,有时仅仅需要一个契机。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网友分享(54.69%),朋友、同事安利(46.14%),线下偶然接触到(39.39%),这是发现兴趣爱好、“缘分开始”的三种最主要的方式。

    而入坑后,谁又能克制住向他人分享自己的热爱?毕竟,兴趣是人与世界、与他人链接的最好方式。因兴趣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与伙伴共同形成自在舒适的同温层,也是在投入兴趣爱好过程中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报告显示,在年轻人中,仅9.5%“不找同好,自己一个人玩”,而更多年轻人都在积极寻找同好,其中,从身边朋友、已经认识的人中挖掘(49.8%),SoulApp等兴趣社交平台(47%),相关话题、社区、群聊(35.7%)是发展同好、分享交流的主要渠道和方式。

    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个体逐渐“原子化”,传统的地缘、亲缘关系网络式微,而围绕兴趣爱好建立的趣缘社交成为重要的社交组成部分。

    此次调研显示,Z世代平均因爱好认识5.8个新朋友,39.2%的年轻人因兴趣爱好结识3个以内的新朋友,27.4%结识4—6个新伙伴,10.7%则认识了7—10个新朋友,甚至有22.7%的认识了10个以上新朋友。

    这些因兴趣诞生的友情,有的成为了同好搭子,有些则转化为了至交好友。在回答关于“和因兴趣爱好而结识的同好,通常会维持多久的友谊”时,42.4%的年轻人表示“很持久,除了兴趣爱好之外,也会不时联系”,40.37%的年轻人则主要在“有兴趣爱好相关话题的时候才会联系”,18.23%则“参加完活动或者交流过一两次后就不会再联系”。

    兴趣诞生友谊,同时,兴趣也延展出巨大的消费前景,为爱买单、为情绪价值买单,已经成为现阶段年轻人消费的一大特征。

    

    报告数据显示,仅10.6%的年轻人表示“爱好基本不花钱”,更多年轻人都有定期为兴趣爱好消费的行为,其中,26.2%每月为兴趣爱好而消费“500元以内”,月消费在500元—1000元、1001元—2000元、2000元—3000元、3000元—5000元的比例分别为24.4%、12.8%、9.4%和6.4%,此外,还有10.2%的年轻人每月“氪金”5000元以上。

    总体来看,此次参与调研的年轻人平均每月“为爱”消费1645元。而对比年轻人的税后月收入,这已经算是不小的一笔支出。特别是对刚刚步入职场、拥有独立经济能力的00后来说,他们每月愿意花费税后月收入的四分之一为爱好买单,获得情绪反馈。

    为兴趣消费有时无关商品的使用价值逻辑,而重在附加的情感价值,此时原本的消费决策有了不一样的影响因素。超六成的年轻人表示在为兴趣而消费时,并不太具备“价格敏感”,其中,34.05%表示价格敏感度“一般”,10.13%选择“价格不敏感”,还有8.33%的年轻人“完全不在乎价格,为爱买单”。

    新价值:超一成Z世代已通过爱好赚到钱过半年轻人愿意将兴趣爱好发展为职业

    在“兴趣爱好给生活带来了哪些价值”的问题上,情绪价值、精神或情感健康(57.6%),充实业余生活(47.3%),表达自我、提升自我认同感、满足感(41.4%),提升自我技能、个人成长和学习(39%),社交联系、扩大社交圈(36.9%)是年轻人普遍感受到的价值点。

    

    有趣的是,有15.2%的年轻人表示兴趣爱好已经为其带来了收入。其中,因兴趣爱好获得经济收益1000元以下、1000元—3000元、3000元—5000元、5000元—1万元和1万元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1.2%、17.9%、16.5%、12.9%和21.5%。

    而以兴趣创造收入的方式包括了从事相关行业、创业(57.59%),产出相关的周边、手工艺品,如捏捏、串珠、棉花娃娃、同人谷子等(50%),二手转卖周边、道具(44.3%)等不同的方式。

    从调研结果来看,如今将兴趣发展为职业、事业并不是一件小众的事情,过半年轻人选择愿意发展为职业或者将其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其中,12.1%的年轻人表示“已经是我的主要收入来源/主要职业了”,还有20.4%的年轻人表示“算副业,是较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新的兴趣也正在创造新的职业,谷店店主、捏脸师、Coser、捏捏手工制作者等是年轻人调研中比较多提及因兴趣爱好而尝试的新职业。例如,在社交平台Soul上诞生的捏脸师,便是热爱头像创作的年轻人通过分享、售卖自身作品,在平台系统支持下赚取收益,据媒体报道,有捏脸师曾月收入近5万元。

    以兴趣创造价值(包括情绪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是年轻人创造美好生活的努力。而无论兴趣爱好如何变化,潮流文化如何迭代,在以兴趣拥抱世界的过程中,年轻人正摆脱“悬浮”,以热爱重建属于自己的“附近”。

    (CIS)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