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企业信息 > 正文

三门峡市投资集团坚持转型发展 打造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新范式

2023-11-28 19:30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田鹏

    11月28日,《证券日报》记者获悉,近日,三门峡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门峡市投资集团”)私募公司债券“23豫峡03”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成功簿记发行。本期发行金额为8亿元,发行期限2+2+1年,发行利率为3.58%,全场认购倍数4.72倍,募集资金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

    作为一家城投企业,三门峡市投资集团借助交易所债券市场平台进行融资,是城投转型,打造多元投融资格局的必由之路。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集团在上交所市场已累计取得批文金额180亿元,累计发行债券127亿元,有效支持了地区产业集群发展,促成了集团加速市场化转型。

    “城投转型的核心是增加其市场化经营和自身造血能力,减少直接对地方政府支持的依赖。”市场人士表示,转型不仅仅是对当前城投平台的整合重组,将区域内最主要的城投平台资产规模做大,以期获得更高的信用等级和更低的融资成本,而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优势及所处区域特点进行转型方向的选择。

    城投公司转型发展“箭在弦上”

    自1992年第一家城投公司成立,城投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及产业发展等方面为我国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新预算法于2014年落实,从全国范围内规定了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权利,改变了城投公司融资发债情况。而2017年后,国家推出相关政策愈加明确要求城投公司转型发展。城投公司转型已是“箭在弦上”。

    从三门峡市投资集团发展历程来看,公司转型亦是刻不容缓。出于进一步强化三门峡市发展的良好态势,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2011年8月份,三门峡市投资集团成立,而在实际运营中,公司引导性、战略性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

    三门峡市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一方面,集团定位在实践过程中出现偏移,对产业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限。成立之初,集团不仅肩负着市域内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安排和偿还的任务,也承担着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任务,而集团过往重基建轻产业,资金主要用于了道路改造、医院、公园等公益性项目。

    此外,“造血”能力差,收入来源单一也成为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据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前身一方面以公益性较强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营业务,业务模式主要为委托代建的BT模式(建设-移交),承担市域内道路、桥梁等项目的建设,营业收入构成为资产回购、项目管理和资产维护等。另一方面以土地整理开发和自有土地销售为主,收入构成为一级土地开发收益返还和土地出让收入返还。而前述收入来源主要是财政资金,占比达到85%-95%,造血能力不足,净利润有限。

    多措并举加速产业化转型

    转型对于传统城投公司来说并非易事,然而不转型必然“出局”。面对上述发展困境,三门峡市投资集团正积极寻求通过市场化、产业化转型,提升金融市场认可度。

    其中,推动公司加速进驻资本市场,打造产融结合的融资体系成为重要手段之一。据悉,为解决资金问题,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落户三门峡,三门峡市投资集团布局谋划产融结合的融资体系,先行先试开展供应链业务,以配资方式建立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价值链合作体系。2018年3月份,三门峡市投资集团获得主体信用评级AA+,从此拥有了进军资本市场的“敲门砖”,为打造产融一体的融资体系奠定了基础。

    上交所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三门峡市投资集团在上交所累计取得批文金额180亿元,累计发行债券127亿元,支持了三门峡地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集群、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及芯片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也促成了三门峡市投资集团向黄金加工、铝深加工、电力供应、酒店运营、康养及旅游开发、担保咨询等金融服务领域的市场化转型。

    除此之外,三门峡市投资集团还通过整合市域资源,打造多元化资产构成;明确职责定位,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完善公司治理,构建市场化经营机制;助力普惠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等举措加速转型进度。

    市场人士表示,随着城投类企业的转型发展,急需通过混改、员工持股、薪酬改革、引入职业经理人等途径,增强自身市场化运作能力,实现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城投类企业需要构建实体产业资源组合,包括通过投资公益性实体产业获取稳定的现金流、投资经营性实体产业保证公司利润,实现产业和资金的优化配置。

    谈及未来发展规划,三门峡市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耕产业类、社会事业类、金融类、能源资源类、数智类和新基建类等六大投资运营业务板块,聚焦产业发展和城市运营,以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资本运作、创新突破为发展主线,通过直接投资、融资担保、股权及债权投资等多种投资模式,拓展产业集群,将重心逐渐转移至资源整合、资产运营和产业布局引导,提升“融-投-建-管-运”为一体的综合能力,逐步转型为新型产业类投资运营主体,不断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编辑 孙倩)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