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春莲 见习记者 刘钊
近日,民生控股公告称,控股股东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泛海”)所持公司近1.2亿股股票将被司法拍卖,占公司总股本的22.56%。如股份成功拍卖,中国泛海所持公司股份仅余35股。
此前,民生控股已连续3个交易日涨停。今日开盘不久,民生控股一度涨停,午后涨幅回落至3.19%。截至收盘,民生控股连续4个交易日涨37.39%。
上市公司中的小微公司
典当保险经纪双主业发展迟缓
中国泛海与民生控股的结缘始自2009年。2009年4月,中国泛海受让上海华馨所持民生投资(民生控股前身)22.56%的股份,成为民生控股的控股股东。
中国泛海控股公司的12年间,民生控股也实现主营业务由商品零售业务向典当和保险经纪业务的转变。然而公司业绩却不容乐观,收购当年,民生投资实现营收6.2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尚有0.65亿元。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7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0.35亿元。民生控股三季报预披露,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47万元,同比下降约71.18%。俨然成为上市公司中的“小微企业”。
根据2021年半年报显示,典当业务在民生控股业务占比为82.35%,保险经纪业务占比为17.65%。2021年上半年,民生控股业务经营遭遇了较大困难。新冠疫情的滞后影响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力普惠金融领域,叠加行业监管持续加码,导致公司典当业务逾期贷款增加,典当资金使用效率较上年有所下降。囿于客观环境的变化,公司保险经纪业务长期以来赖以支持的股东业务滑坡,也影响到民生保险经纪一些合作项目未能实现预期收益。
民生控股董事长张建军此前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典当业务后续经营以合规稳健为主,把住风控,减少业绩波动。保险经纪需要大幅度提高业务收入,民生保险经纪将以拓展人身险为重点,全力拓展以人身险为主的市场业务,采取切实有效办法扩大保险产品的险种和客户范围,提升规模和业绩;民生保险经纪还将尽快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引战,引进经营发展的资源,有效提高市场业务份额。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告诉记者,“对于以典当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来说,其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在经营监管日趋从严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合规发展的能力,学会在监管下进行发展,进而提升自己的市场发展水平,这可能才是典当行业上市公司最需要做的。”
业绩逐年下滑,民生控股也频现离职潮。今年以来先后有董事长余政、风控总监郑彤、董事会秘书张颖以及公司监事原飞宣布辞职。一年之内多位高管未届满离职实属少见。
中国泛海抵押股份超十载
终遭法院强制拍卖
风起于青萍之末,中国泛海在收购民生控股两年后,就将所持公司股份进行质押,十年间,除了短暂的解除质押和再质押外,中国泛海所持民生控股几乎全部股份都处于质押状态。2011年8月中国泛海将几乎全部所持公司股份质押给中诚信托,然后是质押于四川信托,最后是海通证券。本次质押原本在2020年11月到期,后经展期至2021年3月。数据显示,今年3月,中国泛海所持民生控股质押股份融资余额为38,872万元。
今年8月,民生控股发布公告,披露中国泛海所持公司100%股份全数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冻结,冻结期为三年。同月,中国泛海解除冻结35股民生控股股份,剩余股份仍处于冻结状态。10月21日晚间,公司公告称,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将于11月22日10时至2021年11月23日10时止(延时的除外)在阿里拍卖网络平台公开拍卖中国泛海持有的民生控股119,981,393股无限售流通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22.56%,占中国泛海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99.99997%。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表示,按照股票市场价值(9月13日-10月19日)收盘价均价为处置参考价,并以此确定本次拍卖起拍价为40385.7369万元。
为挽救所持股份遭拍卖的命运,中国泛海正在与海通证券沟通执行和解、多方举措化解债务等事宜,争取尽快撤拍,减少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民生控股,公司表示目前经营情况正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一切信息以公告为准。
在中国泛海目前所面临的的困境背景下,司法拍卖是否会有人接手且何人接手值得关注,这也是股权遭到司法拍卖的上市公司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教授告诉记者,“从实际操作来看,上市公司股权拍卖的成功率其实并不高,淘宝、京东公开拍卖其实都出现了频繁中止或流拍的现象,一方面,有些股权法拍的上市公司本身可能存在在较多债务或经营上的问题等风险,除了实力雄厚的公司,一般人也不敢轻易接盘;另一方面,司法拍卖存在一定的参与门槛,股权拍卖额度一般较大,参与拍卖需要一定的支付能力,竞买者基数不足导致竞拍活跃度不高,最终成交额也会不理想。”
(编辑 白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