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洁 见习记者 高倩
近日,有消息称,从2021年8月1日起,所有电商平台(天猫、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均要求加密客户信息,平台方、商户、快递公司等所有环节的商家,均无法获取到客户相关信息。
记者就此联系天猫、京东、拼多多方面,但上述平台均未就此事予以回复。不过,有媒体此前从监管部门了解到,上述报道不实,“这是(电商平台)企业自己的行为,没有其他监管部门要求,这是他们为了防止用户信息泄露被诈骗分子利用,自身加强防范的举措。”
多位人士告诉记者,当下的互联网行业,加强用户信息管理已是大势所趋。海豚智库创始人李成东告诉记者,“这个事情在业内已是共识。”。李成东曾发文称,今年下半年,各大平台会以“防止信息泄漏”为由,将用户的个人信息管理起来。
6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所指数据包括任何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对信息的记录。法规规定,任何组织、个人收集数据,应当采取合法、正当的方式,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数据。该法规9月1日起施行。
正是在这一规定的要求下,进入7月以来,多个电商平台先后完善用户信息保护细则:
7月6日,阿里巴巴开放平台发布《依法加强消费者订单中敏感信息保护的公告》,称将启动订单处理链路的消费者敏感信息保护方案,对涉及消费者个人敏感信息采取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
7月9日,京东发布《JD用户订单隐私安全方案》,称为保障京东用户和商家数据信息安全,京东商家开放平台将对订单中手机号和座机号进行脱敏。
7月20日,抖音电商运营团队发布公告,为防止消费者隐私信息泄露,抖店将启动消费者隐私数据加密项目,预计8月1日起,商家将无法获得订单收获信息中用户的手机号、姓名、收货地址等信息,这些信息将以加密字符串的形式输出,导出数据也逐步会变成密文。
多位从业者告诉记者,售卖用户信息是行业内一个很普遍的行为。比如用户接到的卖房卖车贷款的骚扰电话,以及诈骗电话,都可能是因为其信息被泄漏了。用户本应该被保护起来的个人信息,显然已沦为了不法分子牟利的工具。
平台加强用户信息管理,也并非全是“束缚”。
一位TMT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对用户信息加密,对平台是有利的,但对商家和品牌却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没法做私域流量了。
李成东也告诉记者,加强用户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去中心化和去品牌化,品牌的客户也会转化为平台的客户。同时,平台对品牌有生杀大权,一旦店铺被封,品牌方毫无办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商家要加紧做私域流量。
所谓私域流量,就是商家可以把用户沉淀到自己可控的渠道中,并且可以重复低成本的获客,但各大平台出台政策后,商家看到的用户信息是一串字符,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直接获得对方联系方式。
一位抖音电商商家告诉记者,因为用户信息都被加密,这确实会增加获客成本。而一位第三方直播数据统计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政策给平台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致使公司开始被迫转型。以前,平台可以直接拿到用户信息,但现在看到的却是密码符,而该平台统计的很多榜单数据,正是来自用户的很多个人信息。像用户打赏榜单,大概率要退出江湖了。
尽管国家政策和平台的规定都相继出炉,但是还没有被严格的执行起来。上述商家告诉记者,他们还是可以看到用户的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不过只有7天期限。而退货退款的用户,个人信息则直接被加密。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