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公司零距离 > 正文

逐浪全球 吉利何以造就“中国汽车新样本”?

2025-11-09 23:48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刘钊

    在全球汽车产业深刻变革的浪潮中,中国汽车品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走向世界舞台。

    当地时间10月23日,伦敦格林威治泰晤士河畔,在外媒的聚光灯下,吉利汽车集团(以下简称“吉利”)宣布首款全球战略车型EX5正式登陆英国市场。

    从马来西亚丹戎马林的电动汽车工厂揭幕,到在巴西市场与雷诺的产能协同,再到欧洲千家渠道网络的蓝图,吉利的全球化步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数据显示,2025年1月份至10月份,吉利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达218%,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车企之一。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走上去”,吉利究竟是怎样成功“出海”、造就中国汽车全球化新样本的?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进吉利,深入解读公司全球化发展路径及其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启示。

    先补短板再拓市场

    吉利国际化征程始于2003年,当时50辆吉利豪情轿车销往海外,实现了吉利出口零的突破。这一历史性时刻开启吉利全球化发展的序幕。2005年,吉利开始在海外投资建厂,陆续在印尼、乌拉圭、埃塞俄比亚、埃及、白俄罗斯建立装配基地,覆盖东南亚、北非、中东、东欧等地区。

    “吉利的国际化战略始终体现出一种长期主义的坚守。”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战略演进来看,二十多年来,吉利国际化的每一步都有清晰的路径选择,第一步以产品“出海”积累经验,第二步将生产环节“出海”,第三步开启大规模海外并购,先补短板,再拓市场。

    2010年,吉利斥资18亿美元全资收购世界著名汽车品牌沃尔沃,这次“蛇吞象式”的收购成为吉利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通过这次收购,吉利获得核心技术、国际品牌、市场营销渠道和客户基础等重要资源。随后,吉利又相继收购英国锰铜公司、马来西亚宝腾汽车、路特斯品牌,进一步完善全球布局。

    “收购沃尔沃对吉利来说意义重大,经过学习、吸收和转化,我们全方位提升自身实力,企业发展实现质的跃升。”吉利汽车集团CEO、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淦家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战略布局逐步落地后,吉利在全球市场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吉利累计销量超247万辆,同比增长44%。其中,新能源销量达134.5万辆,同比增长106%。在国际市场,吉利EX5在马来西亚、巴西、希腊、哥斯达黎加、埃及等国家位居纯电市场销量第一;极氪纯电MPV009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市场也获得细分市场销量冠军。

    “今年9月份,吉利汽车出口已经超过4万台,仅今年前三季度,吉利在欧洲地区销量同比增长61.8%,在拉美非地区销量增长超过90%。”吉利汽车集团CFO戴永介绍。

    刚刚过去的10月份,吉利汽车海外出口再次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达到了41568辆。其中,新能源出口销量占比33%。截至目前,吉利在全球销售的车型有吉利、银河、领克、极氪4个品牌,共30余款车型。这些车型包含从纯电、插电、油混、甲醇到燃油等各种能源形式。吉利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已从2021年的6.2%提升至如今的60.5%,四年时间增长近十倍。吉利广泛的产品布局和多元化的能源形式,使其在应对不同市场需求时更加灵活。

    然而,吉利的“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严苛的技术标准、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等挑战,吉利坚持以技术创新和本地化运营应对。

    “中国车企对于国际化都非常重视,但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很多车企为了自己的快速增长,忘记了初衷。”桂生悦坦言,“吉利要对全球用户负责任,要坚持长期主义。”

    “技术+产能”双输出

    在吉利汽车西安制造基地,记者注意到,这座超级智能“黑灯工厂”里,焊接工序100%实现自动化生产,整个工厂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无灯生产,实现“人机隔离、机器换人、人睡机不睡”。这只是吉利众多智能工厂的缩影。

    技术创新始终是驱动吉利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不仅体现在国内的生产线建设上,也凸显于其国际化之路。吉利的国际化并非简单复制国内模式,而是通过技术本地化实现标准协同。在马来西亚,吉利将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适配热带气候,形成区域技术规范;在英国,EX5的底盘由路特斯工程团队调校,以满足欧洲道路习惯。这种“全球架构+区域定制”的研发模式,使吉利EX5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市场快速落地。

    “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一个是新能源化,另一个就是智能化。”淦家阅笃定地说,“智能驾驶是未来汽车发展核心中的核心,吉利在这一块投入非常多。”为了确保技术领先性,吉利采取全栈自研的策略,在芯片、算法和大模型等关键领域持续投入。近11年来,吉利累计研发投入超2500亿元,构建覆盖“三电”、智能辅助驾驶、卫星通信等领域的全栈技术生态。

    据了解,在智能驾驶技术发展方面,吉利坚持三个基本原则:技术领先性、主动性和经济性。智能辅助驾驶必须要具备技术领先性,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整车厂必须要掌握技术发展主动性,避免被供应商掣肘;也要具备经济性,只有兼具经济性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吉利通过自研芯片、AI大模型与千里浩瀚辅助驾驶方案,成为行业首批具备L3级自动驾驶落地能力的车企之一。此外,吉利星座一期64颗卫星组网完成,为全球智能网联提供底层支撑。

    截至目前,吉利已构建覆盖全球的“五大设计中心、五大工程研发中心、五大试验区域、五大能源技术形式、五大AI智能生态圈”全球化战略体系。这种全球布局的网络使吉利能够牢牢把握世界级汽车工业的动态方向,最大限度贴近市场、贴近技术。

    技术跃进之际,淦家阅更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吉利不仅注重智能辅助驾驶平权,更看重安全评级,安全永远是最优先的,我们宁愿研发速度慢一点,也要把产品的安全性做到极致。”

    技术协同亦驱动产能优化。11月3日,吉利宣布收购雷诺巴西公司26.4%的股份,可共享雷诺巴西公司的工厂产能和市场网络,加速拉美地区汽车市场的拓展。雷诺巴西公司将成为吉利旗下新能源汽车产品在巴西的经销商,在销售、金融和售后服务方面开辟新的增长机会。在此之前,被吉利收入麾下的马来西亚汽车品牌宝腾已历经8年的深度融合,在研发、制造、质量、营销等体系上也实现全面变革。该品牌连续6年销量和市占率排名马来西亚第二。

    “通过协同战略与跨洲际合作形成规模效应,吉利将最优质的产品、最优化的成本和高质量的服务推向市场,为全球用户创造令人振奋的消费体验。”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说。这种合作模式体现吉利“全球化整合+本土化运营”的战略思路。吉利与雷诺在巴西的合作中,利用当地工厂生产EX5,实现产能共享;在马来西亚,宝腾电动汽车工厂填补本土规模化制造空白。这种“技术+产能”的双输出,使吉利从单一贸易转向产业链深度嵌入。

    国际化发展“三步走”

    如果说吉利全球化1.0时代是通过并购沃尔沃、路特斯等全球车企完成“技术蓄水”,那么2.0时代的核心则是“体系化深耕”。

    “吉利的海外战略升级路径,已经从单一产品出口转向‘技术+供应链+品牌+数据’的生态输出,从‘哪里能卖’转向‘哪里能扎根’。”桂生悦表示。

    吉利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分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三步走。“走出去”是基础,指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实现市场覆盖的初步拓展;“走进去”是关键,要求产品在技术、品质等各方面具备国际竞争力,真正融入当地市场并获得消费者认可;“走上去”是升华,强调供应链和技术要在当地实现布局,通过本地化发展构建全球协同的产业生态。

    进入英国市场标志着吉利欧洲战略迈入新阶段。作为检验车企全球化能力的“试金石”,英国在碳排放、安全认证、质量检测等方面拥有严苛的汽车法规体系。吉利将英国作为欧洲市场的核心战略高地,依托其严苛标准与成熟体系,辐射拓展至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核心市场。

    “英国已跃升为欧洲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2025年上半年纯电动车增长率达34.6%,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这与吉利的新能源战略高度契合。”吉利汽车集团首席产品战略官唐黎明表示。目前,吉利已在英国建立25家销售网点,计划2025年底增加到40家,2026年底建立100家销售与服务网点,实现全境覆盖。未来五年内,吉利计划在欧洲推出15款全新车型,建立超过1000家销售网点。

    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吉利采取灵活的应对策略。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建立合资公司、实现本地化生产等方式,有效规避贸易壁垒。“当前全球化进入重构阶段,区域一体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吉利正在推进全球化和本土化协同发展。”桂生悦表示,“吉利的目标就是既要坚持全球化,整合全球资源,构建全球网络、服务全球市场、对接全球资本;又要做好本土化,抓住本土化市场机遇,做好技术产品、服务运营,并提升用户体验。”

    不同市场的技术标准差异给吉利的产品开发带来挑战。吉利通过建立全球化的研发体系,确保产品从设计之初就符合全球各地的法规要求。此次EX5“全球协同+区域定制”的开发模式,正是吉利全球化2.0的产品特征。

    不过,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给吉利带来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吉利通过构建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实现供应链的多元化和本地化。“汽车产业一定是一个全球性产业,一定是相互之间协作更重要。”淦家阅表示,“供应链的环节就一定要打造全球的供应链体系,全球供应链体系如何来做,要跟整个汽车产品出口相结合起来。”

    在业内看来,从东南亚雨林到欧洲都市,吉利的全球化故事已超越商业本身。其通过技术标准协同打破市场壁垒,以产业集群构建共赢生态,凭战略耐心塑造中国制造形象。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吉利正以“中国样本”的姿态,引领中国汽车品牌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