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杭叉集团发布首款物流人形机器人 打造全场景智能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5-10-31 21:10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冯思婕

    10月28日至31日,CeMATASIA2025亚洲国际物流展在上海举行,汇聚全球智造力量,全方位呈现物流技术智能化升级与绿色低碳转型的前沿趋势。作为亚太物流技术领域风向标,本届亚洲国际物流展汇聚全球近40个国家,900余家企业。

    在展会上,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叉集团”)发布首款物流人形机器人,杭叉X1系列物流人形机器人,标志着杭叉集团完成了从传统工业车辆制造商向全场景智能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升级。

    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X1系列物流人形机器具有轮式底盘与人形上身,能精准进行物流场景中原箱的转运和码垛/拆垛、料箱的转运和堆叠/拆垛等多种工作,同时可自适应仓储、制造等复杂工况。

    杭叉集团具身智能项目负责人陶熠昆在会后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发布的物流人形机器人具备了轮式的高效移动和人形的灵巧操作两个特点。其双臂有14个自由度,在更加的灵活同时也有着更大的作业空间,作业范围可以适应多种不同的工种,是一款能够用于通用的搬运场景的机器人,和传统的AGV(自动导运小车)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

    为何选择轮式?对比双足机器人,轮式有何优势?

    对此,《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高工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蔡炳贞,他表示:“轮式机器人相比于双足机器人,一方面单机成本降低较多,轮式性价比更高;另一方面技术栈相对更为成熟,对于运控和全身协调能力大大降低了,所以在结构化的环境(比如工厂、商场)一般没必要采用双足结构。智能物流也是属于结构化环境之一,因此常选用轮式机器人。但若是场地不够规整,或者比较杂乱的户外场景,则更常用双足机器人。”

    据陶熠昆透露,目前杭叉集团的物流人形机器人还处于样机的小批量试点阶段,预计在明年能够形成一定规模的销售。后续,公司也会考虑研发双足人形机器人产品,以此补全产品矩阵,同时在恰当的时机,将人形机器人从物流领域向生产领域做场景上的延伸。

    蔡炳贞认为,人形机器人目前在物流应用于分拣和搬运较多,虽仍处于概念验证阶段,成功率还有待提升,但目前大客户付费意愿都很高,只是核心是模型能力还需精进,比如节拍较低或者精确性不够等。“随着垂直场景数据采集量大幅提升,在未来1到2年内,有望看到人形机器人的实际应用部署,大规模落或还需要3年左右时间。”

    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研发能力、完善移动机器人产品矩阵,同时加快公司智能物流业务的布局,今年7月,杭叉集团控股子公司浙江杭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增资扩股的方式收购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自机器人”)99.23%股权。

    “杭叉集团这次对国自机器人的并购,从整个集团的能力布局上,是一次非常大的补强。我们在销售渠道、供应链,还有车辆设计上有非常强大的优势,而国自机器人在控制软件算法方面,又在国内一直是处于非常领先的地位。”陶熠昆表示。

    未来,杭叉集团将持续加大在机器人领域的战略投入,以物流人形机器人为新起点,推动智能物流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

(编辑 乔川川)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