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13家A股钢铁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均同比增长

2025-10-30 00:53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桂小笋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0月29日,在已披露三季报的25家A股钢铁上市公司中,今年前三季度,有5家公司为亏损,其余实现盈利的20家公司中,天津友发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净利润同比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我国钢铁行业正处在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关键转折点,行业正式进入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新发展阶段。”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雷鸣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利润增长的现象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包括原料成本下降以及行业在政策引导下的自律控产。

    上海钢联智数产品研发部分析师甘遐勇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4年,铁矿石、焦煤焦炭等原材料价格高企导致钢厂长期亏损,而今年以焦煤、焦炭为代表的能源价格持续下跌,为钢厂带来成本让利。同时,下游消费结构调整推动企业优化产品结构,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及溢价提升,显著增强了钢企的盈利能力。

    “当前,钢铁行业也正面临多重挑战相互交织。”陈雷鸣告诉记者,供需失衡,总量矛盾与需求不足矛盾交织;结构失衡,高端不足与低端过剩并存;绿色转型压力下,在“双碳”目标下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双重挑战。这意味着“十五五”期间的转型升级之路将是一个艰巨而深刻的系统性工程。

    仅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行业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卓创资讯钢铁分析师赵泽泽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从目前卓创资讯监测的数据来看,部分钢材品种出现吨钢利润转负的情况,行业供需矛盾仍存,市场承压运行,市场能否改善的关键在于供需实质改善与政策落地效果。

    面对短期波动与长期挑战,“减量发展、提质增效”已成为行业共识。

    甘遐勇认为,当前,钢铁上市公司利润增长主要还是在于大宗商品价格周期以及供需阶段性变化导致,如果不能实现“减量发展、提质增效”,钢铁企业长期盈利很难保障。

    如何顺应行业发展大势,抓住未来的发展机遇,也是钢铁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

    陈雷鸣认为,行业正在经历多个方面的深刻转变。首先,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其次,驱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智能制造已成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是培育新质生产力、落实“人工智能+”行动的关键抓手;再次,资源与环境关系从“高能耗、高排放”转向“绿色低碳”;最后,产业形态从“单一制造”转向“智能制造与服务化”。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正穿透钢铁行业各环节,彻底改写传统运作逻辑。

    “智能制造作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正重塑产业价值标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迭代发展,赋能钢铁产业向‘新’发力。”陈雷鸣建议,企业要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协同推进,实现从“量”到“质”的深刻变革,最终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发展。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