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一鸣
9月29日晚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大讯飞”)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扩充公司算力规模,实现我国自主可控基础大模型与国际最先进水平的持续对标,公司拟调整募集资金用途,将投入24亿元募集资金用于算力租赁项目,从而夯实自主可控的算力基础。
据记者梳理,科大讯飞曾于8月21日披露了一份增发预案,拟向不超过35名投资者募集资金不超过40亿元。其中,32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8亿元用于星火教育大模型及典型产品。在此次募集资金用途调整后,将投入8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24亿元募集资金用于算力租赁。
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拟投入24亿元募集资金的算力租赁项目,是公司研发及各业务线保持持续增长和竞争力的技术支撑和底座基础,项目的实施将为讯飞星火大模型持续对标业界一流大模型提供算力保障。
2023年10月24日,科大讯飞发布首个支持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的全国产智算平台“飞星一号”,在此基础上,于2024年1月30日训练出中国首个基于国产算力的千亿参数大模型——讯飞星火V3.5。今年1月15日,科大讯飞再次发布我国首个基于全国产算力训练的具备深度思考和推理能力的大模型——讯飞星火X1。
可以看到,随着大模型不断迭代,对算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例如,当进行大模型训练时,每输入一个token,预计整个模型中的每个参数上要进行6次至8次的浮点数运算。
上述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对于其他大模型厂商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的自建算力集群方案,一方面,科大讯飞算力租赁项目可以更及时、有效地满足讯飞星火大模型持续升级迭代的算力需求;另一方面,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算力租赁项目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目前,讯飞星火大模型已服务80.6万企业用户,覆盖300多个应用场景,而充足的自主可控算力将降低行业大模型定制门槛。例如,教育领域可针对不同学段快速训练专属模型,而医疗领域能支撑更精准的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开发。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AI技术重塑产业格局的当下,科大讯飞在算力方面的投入本质上是对自主可控技术路线的坚定押注,更是对AI产业未来的战略投资。随着算力底座的持续夯实,讯飞星火大模型有望在更多核心领域实现突破。
“只有基于自主可控的技术创新,且在关键领域具备比较优势与行业话语权,才能把握战略发展机遇。”科大讯飞表示,公司所构建的大模型全栈国产化技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先发优势。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