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宇薇
9月29日,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光光电”)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嵩县监察委员会签发的关于对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康为民的《立案通知书》和《留置通知书》,康为民被实施留置措施。
9月29日,《证券日报》记者致电新光光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公司仅收到《留置通知书》,暂未获知具体留置原因。当前我公司生产经营秩序一切正常,为保障日常运营平稳,已紧急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完成管理层履职安排,各项工作已全面部署到位。”
公告显示,新光光电已于9月28日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除康为民未能出席外,其余董事全部出席并形成决议,由副董事长王玉伟代为履行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责,副总经理曲波代为履行总经理职责。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董事长不能履职时,副董事长或过半数董事推举的董事可代行其职权。”
新光光电是一家将像方扫描成像制导技术、多光学波段合成技术等先进光电技术应用于光学制导类武器批产和研制的企业,致力于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先进武器系统研制等领域。近年来该公司将多年积累的先进军用技术向其他领域转化,结合自身在光电领域的研发优势及市场需求,针对电力检测、森林防火、野生动物监测等民用领域进行了产品开发。
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兆全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实控人作为公司的核心决策者,其被留置可能引发监管机构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及业务合规性的关注。”
财务数据显示,新光光电业绩已陷入长期亏损。2022年至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自2020年起连续五年为负。2025年上半年,亏损态势进一步加剧,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78.73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额扩大2877.83万元。
业绩承压的核心原因是核心业务收入大幅下滑。新光光电在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透露,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学目标与场景仿真系统收入同比上年下降65.89%,主要系公司承接的系统级项目尚处于生产及装调阶段,已交付客户的产品涉及大系统的联调、测试,项目验收周期长,未达到验收条件。尽管公司通过严控费用、加大催款力度实现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同比下降及信用减值损失减少,但仍未能抵消收入下滑带来的利润压力。
除业绩压力,新光光电“沉睡”四年的IPO募投项目也备受关注。2019年7月份,新光光电成功上市并募集资金净额约8.65亿元,计划投向三大核心项目: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批产线升级改造项目、睿光航天光电设备研发生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分别拟投入2.5亿元、2.3亿元、1.36亿元,原定分别于2021年7月份、2021年7月份、2022年7月份达到可使用状态。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上述三个项目历经多次延期后,累计投入募集资金仅1.57亿元。其中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批产线项目仅投入294.9万元,进度不足2%;航天光电设备项目投入1.13亿元,进度49.23%;研发中心项目投入4097.19万元,进度30.21%。目前,前两大项目已延期至2025年12月份,研发中心项目延期至2026年12月份。
新光光电在2025年半年报中称,近几年,受不可抗力因素以及总体单位、最终用户不可控因素等影响,公司综合考虑在手订单、现有产能规模、研发和生产加工条件以及行业现状、意向订单、在研项目情况、产能需求及募集资金利用率和募投项目协同效率等多方面因素,为避免固定资产闲置,保证募投项目质量,公司审慎推进募投项目建设工作。
“关于IPO募投项目,我公司此前已在延期公告中说明相关情况,目前项目正按既定计划有序推进。”上述新光光电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众和昆仑(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柏文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光光电募投项目延期与亏损形成负循环。从融资端看,业绩低迷使公司通过定增、借款等方式补充资金的难度加大;从客户端看,军工客户对供应商的长期履约能力要求极高,持续亏损与产能滞后可能降低其在新型号项目中的合作优先级。”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