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伟
9月24日早间,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力远”)在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消息,该公司与印度尼西亚本土企业PTBATTERY BANK INDONESIA(以下简称“BBK”)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换电业务为核心切入点,全力助推印度尼西亚电动出行普及与绿色能源转型。
科力远董秘张飞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双方合作覆盖小动力电池生产与出口、换电运营两大核心环节,双方将在东南亚搭建‘电池生产—换电运营—电池回收’的完整小动力电池产业链。此外,双方计划在现有技术与资产管理系统基础上,引入区块链技术,对印度尼西亚市场的电池资产进行数字化管理。”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在印度尼西亚,摩托车是民众出行的绝对主力,该国燃油摩托车的保有量超过1.3亿辆。由于近年来油价持续高位运行,为改善民生且帮扶群众降低生活开支,印度尼西亚政府密集出台“油改电”政策,明确到2025年将部分燃油二轮车转换为电动二轮车,预计替换总量将达180万辆,并规划自2040年起全面停止销售燃油二轮车。由此,印度尼西亚成为东南亚地区小动力电池潜力巨大的蓝海市场之一,亦得到科力远的高度重视。
尽管印度尼西亚的“油改电”政策目标明确,但是政策在推进过程中仍然面临瓶颈需要攻克。当地居民用电功率普遍限制在1000瓦左右,传统慢充模式难以满足日均行驶150公里以上的专业骑手需求,补能效率与出行需求的矛盾成为电动摩托车普及的核心障碍。
科力远董秘张飞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针对这一痛点,我公司将传统数小时的充电过程压缩至3分钟的电池更换,解决骑手的续航焦虑与补能效率问题。经我们团队测算,该模式让骑手每日能源成本较燃油车降低约40%,同时省去发动机保养费用,直接提升实际收入。这一模式有望助力印度尼西亚达成阶段性‘油改电’目标,打造可持续商业模式的行业范本。”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曹二保教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重要经济体之一,也是主动探索‘油改电’政策路径的关键市场之一,值得国内新能源企业高度重视。国内企业主动走出国门,将先进技术、成熟方案与当地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并与当地企业一起合作推动‘油改电’政策落地。这不仅能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也将产生正面的社会效益,更会产生深远的示范效应,可为更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参考借鉴。”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