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现代牧业降本增效破局行业寒冬 公司上半年营收60.73亿元

2025-08-27 15:37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梁傲男

    8月26日晚间,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现代牧业”)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60.73亿元,核心现金流指标“现金EBITDA”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为14.77亿元。

    对于上半年业绩表现,现代牧业在半年报中表示,主要由于国内原料奶处于阶段性供过于求的情况没有明显改善,国内原料奶市场售价处于低位运行而造成的。

    坚持成本领先战略

    具体来看,原料奶业务上半年实现营收50.69亿元,养殖综合解决方案营收10.04亿元,原料奶产量166万吨,同比增长14.6%,单产总产突破新高。

    上半年,现代牧业继续坚持降本增效策略,其中,公斤奶销售成本2.32元/公斤,同比下降10.1%;公斤奶饲料成本为1.79元/公斤,同比下降11.4%;公斤奶其他现金成本为0.41元/公斤,同比下降6.8%。

    在原奶价格下行及调整牛群结构的背景下,现代牧业亏损主要是非现金损失,因此,在报告期内,公司的现金流量净额保持在4.9亿元,同比增加23.3%。

    现代牧业表示,截至6月30日,集团乳牛总数预期较2024年末会略为减少,但成乳牛占乳牛总数比例达到54.1%,平均年化成乳牛单产达到13.2吨/头。报告期内,集团主动淘汰低产低效牛只数量,另外,集团进一步对牧场加强精益管理,聚焦提升核心牛群的比例及牛只健康水平。

    现代牧业表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原料奶处于阶段性供过于求的情况没有明显改善,国内原料奶市场售价处于低位运行,较2024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公司原料奶售价下降主要由于国内原料奶市场价格下行所影响。公司通过大宗商品采购策略、精准喂饲及饲料配方调整,加强成本开支管控,公司营运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而回落,其中公斤奶销售成本下降至2.32元/公斤,同比下降10.1%,公司原料奶销售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10.3%,抵消了原料奶售价下降所带来的影响。

    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专家组组长宋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奶业是刚需产业,随着社会牧场退出,自建牧场的优势在原奶回暖时就会体现出来。今年年底或明年,原奶供需关系会有所改变,原奶价格有望回升。”

    资本赋能韧性发展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现代牧业近年来通过积极地降本增效度过行业低谷期,在报告期内,公司的现金流量净额保持在4.9亿元。

    7月2日,现代牧业成功发行3.5亿美元5年期高级无抵押可持续发展债券。此次发行获得全球多元化投资者的高度认可,超过120个机构投资者参与下单,订单认购峰值突破23亿美元,超额认购倍数近6.6倍。公司精准把握了市场相对平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升值的有利时间窗口,择机采取了一日开簿定价策略,最大程度避免市场波动风险,最终圆满完成定价。

    在业内人士看来,现代牧业时隔4年后成功重返境外债券资本市场,也是公司发行的首笔可持续发展债券。此次债券的成功发行是现代牧业在境外资本市场的又一里程碑,不仅体现了国际资本市场对其主体信用与发展战略的认可,也为公司进一步拓宽了可持续融资渠道,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代牧业与过去5年相比有3个不一样的地方,一是自有和国产优质饲料的比重在增加;二是良种的繁育减少了进口的依赖;三是饲草料的种植加工和奶牛养殖等方面实现有效衔接,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为现代牧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一位乳业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如此表示。

    重塑增长新范式

    现代牧业不仅构建了行业首份FRESH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且极度关注与农业及畜牧业紧密关联的绿色创新与碳减排技术领域。

    通过提升生产效率、优化饲料结构、生物质能高效利用等一系列减排举措,公司实现单位校正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公司连续四年通过ISO14064温室气体排放认证,同步通过GHG Protocol温室气体核算体系认证,标志着其碳管理体系已接轨国际标准。

    2024年完成了中国首单“零毁林”大豆采购,2025年现代牧业携手多个单位共同发布《共建全球奶业可持续供应链行动倡议》,携手全球合作伙伴共建绿色供应链,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

    现代牧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获得国际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MSCI评级提升至A级,位居中国牧业首位;万得ESG评级提升至AA,位列中国乳制品行业第一。

    在巩固原奶主业、拓展第二曲线的基础上,未来,企业还将积极探索奶牛养殖服务产业链商业模式,培育全新增长点,联合各大院校,共享科研成果及资源,同时考察国外牧场,开拓海外市场,探寻出海新路径,输出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全方位赋能产业链全链条升级跃迁。

(编辑 孙倩)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