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天娱数科CEO贺晗:从赛场到市场、从展示到实用 人形机器人迈向“数字生命”新阶段

2025-08-20 19:28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李勇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日前在北京落下帷幕,人形机器人的精彩竞技表现引发全球关注,关于人形机器人发展路径的深层次思考也正在展开。

    8月20日,天娱数字科技(大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娱数科”)CEO贺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发展必须注重‘大小脑’与机械本体的协同发展。我们不仅要关注电机、减速器等硬件‘器官’,更要重视‘大脑和小脑’方面的技术跨越,这是从‘机械躯壳’到‘数字生命’的进化革命。”

    从程序控制到自主决策,贺晗将人形机器人技术演进划分为基于程序控制的演示阶段(1.0阶段)、基于大模型的模仿阶段(2.0阶段)和基于海量3D数据的智能阶段(3.0阶段)三个关键阶段。贺晗认为,3D数据是产业竞争的核心节点。

    “3D数据是推动人形机器人向3.0阶段发展的关键资源。3D数据能让AI对物理世界人与物的形态、结构、位置、动作有更准确的理解,可以在三维场景中像人类一样对视觉信息进行高级推理,超越二维视觉的局限。”贺晗表示。

    不过,贺晗也认为,当前3D数据集发展还面临两大痛点:一是3D数据的获取与处理成本高昂、流程繁杂;二是3D数据的标准化程度低,导致数据的兼容性较差,共享和复用难度大。

    据贺晗介绍,为打破行业痛点,天娱数科目前正在积极构建分层次、多维度的数据生态体系。目前,公司已自建3D动捕与多模态数据采集基地,整合高精度3D扫描设备、双目视觉系统及自研算法,累计获取150万条3D数据和65万条多模态数据,其中包含20万条机器人任务训练数据及丰富的3D铰接数据。公司的“人形机器人空间6D动捕长程数据”“人形具身仿真6D&视频数据”等5个具身智能数据集已在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完成数据资产登记。

    就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贺晗表示,协同发展才是破解产业化发展瓶颈的关键。

    贺晗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仍面临缺乏算法通用开发平台、缺乏通用3D数据平台、缺乏通用场景测试平台和通用人才培养平台等多重挑战。为此,贺晗建议应加快标准制定与完善,包括硬件接口标准、软件通信协议标准、3D数据集标准等;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在高校中设置具身智能相关专业;鼓励通用平台建设,建立多层次具身智能通用平台架构。

    贺晗预测,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人形机器人未来将在多个场景加速落地。其中,工业制造、医疗康养、公共安全等场景有望大规模应用人形机器人。

    “在工业中,人形机器人可从事组装、检测等方面工作;在医疗康养领域,人形机器人能辅助手术、进行康复护理和陪伴老人;在公共安全方面,可以执行巡逻、应急救援等任务。”贺晗表示,这些场景需求大,随着技术进步,人形机器人将逐步实现大规模应用。

    贺晗强调,人形机器人产业应坚持“大小脑”与机械本体协同共进的技术路线。

    据他介绍,天娱数科正在研发的具身智能大模型一体机,通过空间智能MaaS平台+3D数据平台+云边端算力协同,打造了“算法+数据+算力”三位一体的开发平台Behavision2.0,该平台采用“少量真实+大量仿真”的Real2Sim2Real模式,可显著提升模型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平台还构建了标准化机器人本体分类体系与原子技能库,支持轮式、腿足式等人形机器人动作复用,助力物理AI在服务、工业、物流等多场景落地,推动智能体加速从研究范式进一步走向产业现实。

    “当具身智能技术从基于大模型的模仿阶段迈向基于海量3D数据的智能阶段,实现通过世界模型+具身智能来创建对世界运作方式的内部表征时,距离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规模落地也就不远了。”贺晗表示,随着技术持续突破和产业协作深化,人形机器人正在经历从赛场到市场、从展示到实用的历史性转变。而这场“数字生命”的进化革命,也正在重新定义未来的人机关系。

(编辑 孙倩)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