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昱丞
8月4日早盘,固态电池概念震荡拉升,截至午间休盘,晶华新材股价涨幅达9.13%,股价创历史新高;星云股份、信宇人、美联新材、上海洗霸涨超5%;华盛锂电、中一科技、豪鹏科技、东峰集团涨超2%。
消息面上,上汽集团MG品牌旗下搭载新型半固态电池的纯电车型MG4将在8月5日开启预售。公开资料显示,该半固态电池电解液含量已降至5%,提升了安全性与低温性能,能量密度达180Wh/kg,CLTC工况续航里程达537公里,相比传统磷酸铁锂电池在-7℃低温环境下续航保持率提升13.8%。
中信建投研报认为,这是固态电池在下游应用场景上的又一次新的突破,标志着固态产品不断进入C端客户,是逐步激发下游需求的重要尝试。随着工信部固态电池专项迎来中期验收,固态电池设备行业有望率先受益。
“固态电池产业化正在从‘技术论证阶段’向‘规模化落地阶段’转变,其背后既有产业周期的成熟推动,也有政策导向与市场预期的双重驱动。”努曼陀罗商业战略咨询创始人霍虹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固态电池具备的“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优势,正切合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的关键痛点。
在终端需求的拉动下,固态电池产业链企业正在加快步伐。
7月30日,锂电池行业头部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召开半年度业绩交流会,首次明确固态电池量产时间点,公司称,在固态电池领域研发处于行业领先,当前科学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更多聚焦工程化落地,预计2027年固态电池小规模量产,再经过3年至5年供应链培育成熟,在2030年前后固态电池有望完成商业化或者批量化生产。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同样将小规模量产时间定在2027年。其透露,将在2027年左右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应用,2030年后实现大规模上车。
近期,不少固态电池产业链上市公司公布在固态电池方面的进展。
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透露,公司已全面布局固态电池核心材料,正在积极夯实固态电池材料工艺技术,有序推进各材料板块的研发创新和市场推广工作,与下游客户的合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其中单壁碳纳米管、硅碳负极已向下游固态电池厂商供货;固态和半固态电解质正积极与头部企业进行合作开发送样测试。
云南恩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公司在全固态领域已布局硫化锂、固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膜和固态电解质支撑膜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同时,公司会密切关注行业技术发展和动态,稳步推进公司全固态电池材料的拓展。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透露,公司超高镍9系三元前驱体已通过量产认证并实现了十吨级小规模量产,固态电池用富锂锰基前驱体材料也已进入吨级认证、出货阶段。
中国民协新质生产力委员会秘书长吴高斌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固态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企业纷纷加大研发力度,推动产业化进程。
(编辑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