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琦
当前,可控核聚变概念股颇受市场关注。巨潮资讯网互动易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近一年来,有300多条相关的投资者问询。作为可控核聚变概念股之一,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创光电”)近年来推动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日前,联创光电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依托不断创新的技术和性能稳定可靠的产品,继续推动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高温超导磁控硅单晶设备、高温超导可控核聚变工程装备以及定制化的高温超导设备的‘3+N’产品布局,力争产品和技术合同金额迈上新台阶。”
持续创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近年来,联创光电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持续构建“以智能控制产业为基础,重点突出激光和高温超导两大产业”的产业布局,激光、超导等高科技壁垒产业逐步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
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11.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10.57%。
智能控制器业务是联创光电的传统业务,近年来公司从技术升级、多元拓展以及供应链优化等方面,持续推动智能控制器的迭代,优化产品设计,进一步改善产品的毛利率,向高端产品进军,提升产品附加值。
“公司背光源业务3月份开始扭亏为盈,重点聚焦平板、车载和工控背光源等发展趋势较好的产品,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推进成本管控及数字化转型,持续升级管理能效,推进背光源产业整体毛利率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联创光电相关负责人表示。
激光业务板块,联创光电持续提高激光系列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及环境适应性,拓宽产品矩阵,进一步巩固技术优势地位,确保在特殊领域细分市场持续拥有领先优势。同时结合自身产业化能力,聚焦产品工程化研究与成果转化,紧抓激光反制系统获批出口的有利条件,推进特殊领域激光反制无人机整机系列产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战略布局。
超导产业是当前联创光电大力布局的板块,瞄准高温超导技术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广阔前景,公司超导产业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程加快
目前可控核聚变尚未商业化,核心技术仍处于关键的技术攻关阶段,但是全球各地可控核聚变装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有机构预计,未来几年全球每年约有2个至3个核聚变装置建设投产。
在上游原材料领域,可控核聚变对原材料的要求极为苛刻,涉及稀有金属、抗辐射材料、抗高温材料以及超导材料等多个方面,在中游关键设备领域,国内有多家企业积极参与并提供相关设备,联创光电具备提供核聚变项目中高温超导磁体系统和低温制冷系统部分的能力。
据上述负责人透露:“磁约束可控核聚变装置需要极强的稳定性以及极大的电流密度,因此单根超导带材无法满足使用需求,需要研发团队尝试多种缆线及导体结构,必须满足高电流密度、高结构强度、高效的冷却方式、nΩ级的接头电阻,以及方便的制造方式。”
据了解,当前正在建设的可控核聚变装置“星火一号”选择的就是高温超导技术。有业内人士表示:“高温超导材料具有更高的上临界磁场和极好的载流性能,是产生15T以上强场磁体的首选技术方案。”
目前,“星火一号”已正式从方案论证阶段转段进入实体化运营阶段,项目用地正在进行环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报相关部门审批,进度符合规划预期。根据项目规划,“星火一号”项目计划在2026年至2027年开展聚变主体阶段主机及辅助系统建造以及真空室入坑等工作,在2028年至2029年完成内真空封闭、系统调试等工作,各系统调试完成后,项目进入演示发电阶段。
福州公孙策公关合伙人詹军豪表示:“可控核聚变在未来几十年内有望实现商业化应用,预计未来10年至15年可控核聚变有机会实现商业化发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可控核聚变将成为全球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