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殷高峰
5月27日,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动力”)披露公告称,全资子公司西安元新航天动力流体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元新”)拟在产权交易机构预挂牌,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投资者。
航天动力在公告中称,此次增资扩股是为了加快公司变矩器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化建设。公告显示,航天元新注册资本为1.89亿元人民币。增资扩股完成后,航天元新注册资本相应提升,公司持股比例由100%相应下降,但增资后保持公司对航天元新的控股权。
航天动力在公告中同时表示,上述信息仅为预披露,不构成实际交易行为,交易对象尚不明确,尚未签署交易合同,无履约安排,最终交易价格、支付方式等合同主要内容目前无法确定。
“此次增资扩股也是公司对目前面临的经营压力的一次尝试。”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顾问屈放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情况看,航天动力主营业务利润率以及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竞争压力。而且其下游行业如煤炭、石化以及工业车辆等行业也面临行业内部调整的压力。公司目前一方面需要稳定泵板块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率,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变矩器产品的市场拓展。
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航天动力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25亿元,同比增长2.79%;归母净利润亏损1.87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80亿元。这已经是航天动力归母净利润连续4年亏损,而其扣非净利润则已经是连续8年出现了亏损。
对于2024年的亏损,航天动力年报中披露了三大原因:一是受宏观环境影响,主营业务市场需求增长乏力,电机和化工泵等产品市场份额下滑,变矩器产线产品及产能调整未能有效覆盖运营成本,导致年度毛利率显著下降;二是部分存货受产品转型及客户订单变更影响,计提减值损失增加;三是投资收益、资产处置收益等非经营性收益同比减少。
“上市公司连续多年扣非净利润为负,首先企业可对战略发展、盈利模式重新进行梳理、分析,发现问题并改进、优化,提升主业的盈利能力。”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导师仝铁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航天动力在公告中称,增资后航天元新将快速推动液体动力技术转化与市场应用,加快推进变矩器与宇航产品加工领域的产业化进程,通过技术创新、资源整合和产业协同,构建高效完善的生产体系,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实现规模效应与产业升级,推动相关业务向专业化、规模化迈进。
值得一提的是,航天动力曾卷入隋田力“专网通信案”。根据证监会2024年3月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2016年至2020年,航天动力通过“智能数据模块贸易业务”虚增利润合计达7213.34万元,虚增营收金额合计达38.02亿元。
目前,监管处罚虽已“靴子落地”,但一系列投资者集体诉讼还等着航天动力。2025年1月份,258名投资者向航天动力索赔的案件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
航天动力在1月份的公告中称,本次诉讼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影响尚不确定。公司将密切关注相关事项的进展情况,依照法定程序积极应诉,维护公司及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对于目前的投资者诉讼事件,仝铁汉表示,这对上市公司来说,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关于证券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来规范自身经营管理行为,守住底线,不碰红线。否则,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