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乔宇 见习记者 贺王娟
“当前我们正处于从电子政务向数字政府过渡的阶段,也正在全面迎接数字政府建设的新阶段。”日前太极股份高级副总裁吕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电子政务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当前正处于向数字政府过渡阶段,而与电子政务相比数字政府建设有着更高的要求。
在吕灏看来,当前数字化政府发展面临的难点在于,一是如何打通数字底座让数据实现互联互通,二是如何建立智能化、知识化的体系,让数据有效的融入到政府业务中,为改造提升政府的管理业务赋能。
打通信息“大动脉”
共建数据互联互通
事实上,当前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大幕已经全面拉开。2022年6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引领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社会建设、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加快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虽然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成效显著,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取得积极进展,但同时数字政府建设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顶层设计不足,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数据壁垒依然存在等问题。
以健康码为例,目前,随着各部门数据的互联互通以及防控业务标准体系逐渐明确,各地健康码的数据愈加精确,现在更是与社会服务相关应用方面进行互联互通,方便了大家的生活。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指出,数字抗疫加速推动部门之间以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数据互通共享,健康码的普及和使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吕灏看来,健康码其实就是一个软性的智能化基础设施,如果这种核心的算力基础设施与更多的社会服务区互联互通,那么底层的“数字底座”支撑力则会愈强,各类数字化应用也将会更有效的发挥作用。
“云+数+应用+生态”
助推政府数字化转型
当下我国数字政府建设有序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和监管效能大幅提升,数字治理成效不断显现。《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在线服务指数全球排名提升至第9位,“掌上办”“指尖办”已成为各地政务服务标配,“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取得积极成效。超90%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超过一半以上。
在吕灏看来,疫情加速了数字化的进程,在数字政务方面浙江、广东、北京、上海等多地政府数字化治理水平大有提升,不过从全国来看,各地政府数字化发展仍有不小差距。
上述《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与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数字政府顶层设计更加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更加健全,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安全保障、制度规则、数据资源、平台支撑等数字政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数字政府体系框架更加成熟完备,整体协同、敏捷高效、智能精准、开放透明、公平普惠的数字政府基本建成。
这也意味着数字政府的推进已是大势所趋,而对于正在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政务机构,吕灏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发展的落脚点;二是往数字化、智能化方面推进,打通各项数据让数据赋能服务,运用智能化的手段让服务管理更加智慧;三是与高质量数字经济发展相结合,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促进市场主体更好的发展提升,构建更加安全高效系统化的服务体系,促进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
对此,太极股份还提出了“云+数+应用+生态”的一体化服务模式,以政务云为依托,以数据融通一体化服务平台和赋能输出开放能力平台为双中台支撑,打造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互联网+监管“一网统管”和一体化社会管理产品体系。
以海南政务大数据中心为例,吕灏向记者介绍,“海南政务大数据中心基本汇总了整个海南政府审批服务管理的相关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打通也创造了许多新的增值的服务场景,例如当地小龙虾涨价,我们可以通过各管理部门的监测数据分析,快速精准定位小龙虾为何涨价?是个别旅游景区故意哄抬价格?还是天气原因导致小龙虾价格浮动?从而让执法部门快速精准执法,让数据说话以此提升当地政务治理能力。”
“正是通过服务使得政府能够掌握更多的治理数据体系,”此外,在吕灏看来,随着服务逐步深入政府的数字化治理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数字化核心实际上就是在于数据的应用和数据的赋能,越来越多的数据能够在政府治理中发挥作用以后,就会有更多更好的智能化监管体系能够体现出来。
(编辑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