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红
和林微纳(688661)日前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根据公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81亿元,同比增长11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18.46万元,同比增长148.48%;基本每股收益0.77元,同比增长113.02%。
作为国内领先的精微电子零部件制造企业之一,和林微纳自今年3月底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以来就颇受市场关注,不仅股价表现亮眼,还在上半年获得了40余家机构调研。
此次和林微纳交上的半年度成绩,无疑回应了市场的期待。对于上半年业绩的大幅增长,赛迪顾问产业研究副总监赵振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和林微纳订单充足,上半年国内客户上量较快,通过技术更新,公司的议价能力较强,产品毛利率较高;公司所处MEMS(微机电)行业目前处于黄金发展期,发展前景广阔。例如,AR/VR等可穿戴设备,ADAS激光雷达等,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将非常广泛;另外,报告期内,公司半导体测试探针业务持续高增。”
MEMS零部件与半导体探针双驱动
和林微纳是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耕MEMS精微零部件及半导体芯片测试领域。截至2021年6月底,公司总资产达5.95亿元、净资产达5.22亿元。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在半导体芯片测试领域,公司虽然在2017年才开始涉足该领域,但是相关业务发展迅速,公司在该领域内的产品已经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并成为国际知名芯片厂商及半导体封测厂商的供应商。目前,公司客户中有英伟达、亚德诺半导体、霍尼韦尔、英飞凌、楼氏电子等国际知名MEMS设备制造商。
从近年财务数据来看,和林微纳营业收入和扣非后净利润的增长速度较快。2017年至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和林微纳营业收入分别为9314.55万元、1.15亿元、1.89亿元、2.29亿元及1.81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2493.96万元、2667.35万元、5264.32万元、6040.62万元及4706.70万元。
从2021年上半年业绩来看,和林微纳微机电(MEMS)精微电子零部件领域实现营业收入为9022.59万元,半导体芯片测试探针领域实现营业收入为8307.62万元,二者合计贡献营收占总营收的95.64%。其中,探针业务较上年同期增加6903万元,占总营收比例也进一步增长至46%。
有券商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就上半年业绩情况来看,和林微纳在MEMS精微零部件领域的竞争优势明显,未来有望持续增长。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水平为43.69%、29.9%,其中第二季度公司毛利率40.93%、净利率水平22.24%,单季度的毛利率同比、环比均有所下滑,主要为第二季度是公司MEMS业务确认收入的淡季;报告期内,公司半导体测试探针业务拓展进度十分迅速,收入占比大幅提升,目前公司这部分产品较原有业务毛利率稍低。”
主营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的精微电子零部件和元器件行业起步较晚,和林微纳是国内较早一批从事微机电(MEMS)精微电子零部件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最早一批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企业之一。
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MEMS行业市场规模或将达810亿元。
对于该行业发展前景,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向《证券日报》记者说道:“微机电系统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广泛应用于高科技领域,尤其是在消费电子产品中,随着智能汽车崛起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市场对微机电有巨大需求,也会给中国MEMS行业带来广阔发展空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也认为:“机械系统微型化是大势所趋,尤其是消费电子行业蓬勃发展,带来MEMS传感器需求的大爆发,未来应用途径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市场一片蓝海,且存在一定技术壁垒,行业竞争者总体有限,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
谈及和林微纳另一项半导体测试业务,信达证券方竞在研报分析称:“从长期市场规模来看,随着5G、AIOT、汽车电子等新一轮的需求爆发,半导体市场将迎来长达5年至10年的需求周期,也将带动半导体测试探针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据VLSIResearch统计,2019年,全球半导体测试探针系列产品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1.26亿美元,占半导体封测设备市场规模的比例约10.47%。“若半导体设备的市场规模增长率以5%进行保守估计,预计2020年至2025年全球半导体芯片测试探针产品的市场规模将合计达到约80亿美元,平均每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3.4亿美元。”方竞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和林微纳较早进入并聚焦MEMS精微零部件及半导体芯片测试探针领域,常年坚持投入研发创新,并取得良好成果。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133.75万元、同比增长84.66%、占总营收的6.26%。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累计获得国内专利64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
展望未来,和林微纳方面表示:“将继续深耕微机电(MEMS)、半导体芯片行业,把握‘智能终端、5G、物联网、医疗大健康’的发展契机,走规模化、差异化和多元化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编辑 白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