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万科不仅活得好好的 还完成了单年销售额突破6000亿

2019-01-17 09:36  来源:东南财富

    去年年底的房地产市场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先是各种政策开始对房地产降温,然后又是令房地产界人人自危的万科“活下去”言论。大家都觉得房地产的冬天要来了,这些房地产商要赚不到钱了。然而万科在1月4日发布了2018年全年的销售额公告,看完后小编才发现,原来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根据万科发布的公告,仅是2018年12月份单月的销售额就达到了630.1亿元,销售的面积也高达438.7万平方米。而万科全年的销售额也随之出炉,在过去的2018年全年,万科总计实现了6069.5亿元的销售额。同比2017年增长了14.5%,而总计销售面积也达到了4037.7万平方米,同比也增长了12.3%。

    而这次突破的六千亿大关,也是万科从成立至今第一次单年突破六千亿的销售额。可以说万科是妥妥的“活下来了”。不仅活下来了,还获得十分滋润呢。就说万科公布的这个销售额,在今年房地产一直被看衰的情况下,万科竟然还能做到有所增长。看来相信房地产冬天到来的,真的只有我们这些单纯的普通人了。

    再来看看房产界其他大佬的成绩。许家印的恒大在去年前十一个月的合同销售额也达到了5352.1亿元,而另一个碧桂园则为4897.4亿元。权益销售额指的是用合同的总销售额减去合作方的权益。而从之前克尔瑞所公布的去年的排行榜中来看,万科在2018年的整体销售额与2017年相差并没有特别大,在房产行业中仍取得了亚军的地位。

    从万科去年的销售额来看,每逢季度的重要节点,万科的销售额就会有明显的冲刺行径。去年的1月是679.8亿元,到了6月则是656.3亿元,最后的12月则是630.1亿元。而除了业绩的冲刺,在土地储备方面,万科也同样没有落后于人。

    光是去年万科就增加了两百多个项目,合计总建筑的面积更是超过了五千万平方米。但是与土地储备量上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万科为此所付出的成本。去年万科平均全年的拿地成本才只有5600元/平方米,比起前年每平方米约便宜了1600元左右。可想而知,成本的下降就等于利润的提高。也难怪万科的销售额还会继续上涨了。

    而万科自从去年喊出“活下去”的口号后,引发了不少房产企业人人自危。在去年全年,就连其他的龙头企业都在慢慢减缓拿地的数量,反而是万科虽说拿地面积比起之前没有多到哪去,但是和其他房产企业却形成了鲜明对比。毕竟别人都在后退的时候,你却在向前,自然就比较突出了。

    但是万科的一举一动向来也受到大家的关注,对于万科的大动作大家也都是看在眼里的,因此万科公布的数据似乎也就没那么让人惊讶了。但是去年的万科并不只是在房地产行业布局。对购物中心的收购以及冷链平台的并购,也被不少人所注意。从万科的这些布局中,不难看出万科是想要加强核心业务房地产周边的相关事业发展,想要以此来稳定主要的房产业务。

    但是与万科领先的赚钱能力不同的是,曾经品质保证的万科,在最近却频频被爆出安全事故。有人猜测难道是因为万科为了高利润,因此加快了周转速度,以至于却忽略了房产本身的质量以及安全等问题?不可否认这一猜测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拿到土地就立刻开工,然后抓紧销售这样资金就能快速回笼继续投资。这可以说形成了一个高利润的循环,但是带来的隐患却也同样不小。

    就连万科的创始人王石也曾说过“如果万科一味的以利润为主,那么今后可能会面临着颠覆的危机,并最终被消费者所抛弃。”就连创始人都有这样的觉悟了,但是从万科的表现来看,似乎已经在走向王石所说的这条路了。

    要知道虽然万科能成为房地产的龙头老大,追根究底还是因为消费者的原因。如果说万科一直将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安全事故或隐患毫不在意的话,那么同样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万科也有可能会失去如今的地位。不说房地产的冬天是否来了,光是消费者的抵制就足以让万科万劫不复了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