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论市 > 正文

做投资不能只想“诗与远方” 目前对成长股兴趣最大

2022-04-18 00:00  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证券时报记者 安仲文

    在略显浮躁的市场中,不是每位基金经理都能做到“人弃我取”。

    在许多投资者对新能源一致看好时,从业经验19年的招商基金投资管理一部副总监李崟反手重仓“旧能源”,一度引起基金持有人的不解,然而当新能源走过喧嚣后,新旧能源之间强弱地位的变化,使基金持有人体验了不同的酸甜苦辣。作为招商基金的“扫地僧”式选手,不走寻常路的李崟今年以来的基金产品最高收益已接近13%,业绩暂列A股主动权益类基金第五,这为他下一阶段在长期和短期之间的平衡提供更多挪腾空间。

    李崟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只有弱市才能分清股票中“男人”与“男孩”的区别,“好公司”在弱市中才会物有所值。

    弱市中“好公司”才便宜

    证券时报记者:当前这轮市场行情让投资者比较煎熬,你认为造成市场弱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李崟:最近有很多投资者可能感受到市场比较煎熬,但对我而言,并没有特别的焦虑,因为持有人可能注意到我管理的所有基金产品,今年以来都是正收益,年初到现在的净值整体上处于稳步上涨状态中,现在的市场恰恰处于我的“舒适区”。

    如果把时间倒回到去年,我当时还是有一些焦虑的,因为当时赛道投资此起彼伏,许多资金都拥挤在一两个赛道中,而我当时看好的高股息、高盈利、高分红、低估值品种却跌跌不休。过去一两年内,股票市场行情比较割裂,投资机会过度集中在少数热门板块,热门行业虽然基本面的确比较好,但估值已存在泡沫,当市场风格大幅变化后,今年以来的市场运行逻辑就是均值回归,就是贵的东西要被调整和消化。

    证券时报记者:如何理解弱市中才能发现真正的“好公司”?

    李崟:作为基金经理,出发点是尽可能给投资者挣到确定性的钱。因此,我比较喜欢熊市、弱市的环境,熊市中的“好公司”是非常便宜的。而当市场处于较热状态时,投资者情绪往往异常高涨、信心十足,各种质地不佳的公司也被追捧,鸡犬升天的现象比较多,在此环境下,“好公司”可能很贵。

    因此,我认为也许只有熊市才能把“男人”和“男孩”分得清楚。尤其现在许多好公司的股价还在下跌,这是市场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时机,比较好的价格,让我们买入未来好的公司。当我们进入了一个较差的弱市中,最好的应对策略就是深入研究、挖掘好公司,等待下一波的“起飞”。

    只想“诗与远方”

    会让基民有压力

    证券时报记者:单纯看“基本面”会不会存在不足,影响投资的因素还应该关注哪些?

    李崟:我们通过基本面出发选择的公司经常会面临各种变化,这要求对企业的跟踪要与时俱进,因为这个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天天在变,要避免惯性思维。

    在这几年的投资过程中,我投资选股的逻辑经历了重大变化,有许多是从未想到过的。比如百年不遇的全球性疫情,疫情带来了对医疗甚至手套相关公司的刺激,但也使得餐饮旅游公司受损明显;比如说战争,我们发现俄乌冲突对投资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基本面上看,这些都是难以提前预判的意外因素。因此,作为专业投资者不仅需要关注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基本面,还要时刻跟踪和研究企业所处环境因素的重大变化以及带来的影响。

    证券时报记者:基金经理或多或少都要关注一年期的业绩,在选股上当你买入一只股票会考虑短期因素吗?

    李崟:虽然公司对基金经理的考核相对而言是偏长期的,但毕竟我管理的是开放式基金,申购和赎回每天都在发生,而基金持有人选择产品本身也是一个投票的过程,客户显然也会关注基金的短期业绩表现。因此,基金经理在具体投资上完全不考虑短期因素是不现实的。

    实际上,基金经理一直希望在长期、中期、短期做一个平衡,假如太过于注重长期,忽视了短期因素,也会产生问题,比如从长期视角出发买入公司,可能在短期市场上完全背离,出现持续的下跌,只关注“诗与远方”可能会给基金持有人带来很大压力。又或者过于注重短期市场的表现,随着市场大幅度的波动,短期看可能有效果,但长期却没有给持有人创造价值。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的组合要兼顾短期、中期、长期。第一,如果是长期看好短期不在风口的,我注重它的估值、仓位和介入时机,当然也会对持有此类品种的时间周期,以及可能面临的最差状况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第二,如果遇到的是短期品种、偏右侧的股票,会考虑淡化估值、淡化股票在长期角度上的不利因素,因为短期投资考虑的是市场逻辑、市场情绪等,在此背景下,我将根据自己的能力圈,在自己的逻辑框架中进行适当的投资。

    股票估值

    关键要看“核心壁垒”

    证券时报记者:买入后六个月都不赚钱,你会选择换股还是继续等待?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毫不犹豫抛弃一只股票?

    李崟:毫不犹豫地抛弃,第一个层面就是看错,比如说企业经营基本面发生了剧烈变化,原来没有想到的很多东西出现新变化;另外是基金经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知出现了错误,包括可能的核心壁垒出现变化等等,还可能是对企业经营层的认知出现了错误,这些变化都可能导致我毫不犹豫地卖掉股票。

    第二个层面,虽然我看对了公司,对公司基本面和战略发展的理解没有问题,但公司的估值很贵,超过我可以理解的范围,这样也会卖掉股票,好公司必须要结合好价格,缺一不可。

    我也注意到最近这段时间,很多好公司一直都处在走弱的状态,核心因素是过去两年,大量资金将这些好公司的估值捧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但如果这些公司在未来经营过程中依旧能够持续成长,收复失地或创出新高也是迟早的事情。

    证券时报记者:如何给一只股票进行估值,你认为估值的标准应该来自哪些方面?

    李崟:估值是具有艺术性的。但往往企业在快速成长的早期,它的估值并不便宜,而且市场上被认定为好公司的品种,在估值层面也都具有溢价。

    因此,我们判断估值,大体要结合几点。首先,公司本身所在的行业属性是什么,不同行业之间估值比较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对一家公司进行估值,首先要分析行业在历史上的区间变化,结合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究竟是快速成长的早期,还是平稳发展的中期,抑或是走下坡路的晚期。同时,我们还要结合行业的历史变化判断一个大概的中枢位置,进行合理的定价。实际上特别细节的问题并不重要,比如到底20倍合理还是25倍合理,我认为无需特别拘泥于这些估值数字,更多的还是要观察企业的核心壁垒、核心竞争力,这才是估值的关键,这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该重仓时不能手软

    证券时报记者:你对基金持仓的集中度是怎么看的?

    李崟:持仓的集中与分散,实际上与基金经理对企业的认知是否能够超越市场平均水平有关。当基金经理确信对企业的认知超越了市场平均水平,同时市场环境又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当然要集中投资,该重仓的时候一定要敢于下手。

    比如我去年发行的一只基金产品,根据年报数据显示,股票仓位60%多一点,但是我持有的前十大股票合计占比就接近50%,也就是说我的核心仓是比较重的,采取这样操作的逻辑是,我在去年底发现低估值、高股息、高分红品种,例如像煤炭、银行这些板块出现比较好的投资机会,当确定性又相对安全的机会来临时,当然要采取集中投资重仓操作。

    当然,随着这段时间成长股风格的收敛,许多高成长公司经历了大幅调整,那么这些成长股的性价比又凸显出来了。在未来可能会看到我前期采取的集中投资低估值品种的策略,又会发生新的变化,可能逐步在某些领域进行分散,根据股票品种的性价比,对持仓组合进行调整,在某些时候集中投资,也会在另一个时间点从集中转向分散。

    证券时报记者:去年卖掉高成长品种转向传统低估值,是否存在心态上的变化?另外,成长股是否跌透了?

    李崟:从高成长热门领域,转向布局低估值的基建或者煤炭,确实也存在心态上的挑战,因为去年许多投资者对新能源汽车、光伏都很有信心。尽管基建、煤炭或其他传统的低估值品种,看起来不那么有前景,但煤炭等旧能源在一片悲观之中仍然保持着主体能源的地位,资本市场给予的估值也特别低。此外,去年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拉闸限电,也让全社会意识到了煤炭的重要性,当今年煤炭价格叠加国际冲突、通胀等因素催化,行情就开始了。无论是新能源还是旧能源,在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上,我尽力做到短期和长期的平衡,既要有诗与远方,也要有眼前的机会。

    我目前对市场表现较弱的成长股投资兴趣反而是最大的。我更希望持续地关注一些成长股公司的产业变化、公司变化,如果这些公司大的逻辑并未发生改变,并且处于快速增长中,四五十倍的估值是可以接受的。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