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动态 > 正文

私募基金2018年薪酬调查:百亿元级私募年终奖减半或不发 员工买自家私募产品被深套

2019-01-20 23:27  来源:证券日报 王宁

    ■本报记者 王宁

    凛冬已至,2018年私募行业又上演了一轮“冰与火之歌”,全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年末更是将整部剧情中的人物心理历程展现得淋漓尽致。

    去年可谓是私募行业的攻坚战,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产品运行情况,能够尽人意的屈指可数。日前,《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进入2019年,多数私募从业者又迎来忧多喜少的局面,多数私募从业者薪酬变动较大,保持不变者仅出现在头部私募机构中,薪酬浮动在一半以上者不在少数,更有从业者直言:跳槽已经迫在眉睫了。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自去年4月份资管新规的出台,预示着行业进入“冷静期”,加之A股市场仍处于疲软运行阶段,私募机构已完全由规模扩张转变为坚守以待,这也预示着从业者可能要“勒紧腰带过日子”,毕竟只有行业头部公司能够实现盈利,中小型私募多数处于亏损状态。

    有头部私募年薪缩水三分之一

    《证券日报》记者在近日通过对多家百亿元级私募了解到,所属员工2018年薪酬变动整体不一,有的年薪缩水三分之一,有的年终奖不及前年一半,还有的公司至今还未发年终奖。

    “一般来看,我们的年薪由两部分组成,包括基本工资和年终奖。”北京某知名私募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去年全年基本工资保持没变,但年终奖却缩水了一半,不过,从去年行业整体情况来看,能够按时(次年1月初)发放年终奖已经很不错了。虽然去年的年终奖只有往年的一半,对比其他私募机构的薪酬变动,以及行业整体去年发展情况来看,公司也算是比较人性化了。

    同属百亿元级的南方某私募机构,该公司员工对于全年的薪酬变动则颇有微词。“我的工作岗位是媒体关系,在公司里面级别算是最低的,以往全年薪酬大概在30万元以上,但去年整体收入降了三分之一。”辛欣(化名)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由于公司所在地所属一线城市,生活成本较高,加之自己还有房贷和车贷,算下来去年全年的收入仅够维持日常开销。

    “去年三季度还向父母借了几万元,否则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活过’去年。”辛欣说笑道。

    在通过对多家百亿元级的私募了解中发现,机构之间对于员工的年薪变动也存在较大差异。另有百亿元级私募人士透露说,截至目前,公司年终奖还未发放,往年在这个时间里都已发完了;不过,从基本工资的发放情况,还未有较大变动,只是略有下降。

    千波资产研究中心相关人士表示,相比于2017年的行业发展情况来看,2018年私募从业人员的薪酬下滑是正常的,即便出现私募基金经理在发年终奖之前跳槽也在情理之中;行业整体规模的停滞不前,也决定了从业者从薪酬到奖金都大不如之前。“去年偏股型私募公司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管理规模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新发行产品受A股市场下跌影响,也十分不乐观。”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私募行业仍然是“靠天吃饭”,尤其是中小私募产品策略单一,都是股票多头策略,应对市场波动能力较差。经过去年的行业洗牌,私募公司应积极寻求转型,丰富旗下产品策略,提高应对市场波动的承受能力。

    买自家产品“被套”

    如果说年薪下降或年终奖缩水能够理解,但辛苦一年的收入却被所属公司发行的产品套牢,则较为尴尬。

    张扬(化名)是某知名私募公司的一般员工,按照正常的收入来核算,去年全年的年薪应该在40万元左右,然而2018年私募公司整体收入不佳,年薪下降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让他意外的是:前年公司让其认购的私募产品目前处于“被套牢”的状态。

    “2017年年初,公司与某券商发行了一款私募产品,当然多数人都预计2018年A股市场肯定会迎来反弹,在该年与同事一起认购了该产品。”张扬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不过,经过去年一年的运行,产品净值回撤了不少,且目前产品无法及时赎回,处于被套状态。“从目前亏损的情况来看,基本算是去年一年白干了。”

    事实上,年终奖或年薪缩水的私募从业者不在少数,尚未发放或不知何时发放年终奖的从业者也司空见惯。南方某私募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直言:春节后可能到了跨行业跳槽的阶段,毕竟坚守等待“春天来”,不如先有饭吃。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44万家,已备案私募基金7.46万只,管理基金规模12.78万亿元,私募基金管理人员工总人数24.57万人。投资管理规模相比于2017年底,虽然增加了1.68万亿元,基本是该年上半年的增量,而下半年基本处于横盘状态。

    而从管理人数量来看,全年基本上是处于缓慢增加状态,全年新增管理人数量为2002家,新增备案基金数量8224只,这是私募投资所有类型的数据汇总,但细分到私募证券投资来看,去年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证券私募投资基金管理规模已经连续多个月份出现下降,这与二级市场行情走弱高度相关。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近些年,私募基金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私募证券投资产品发行数量也上升了好几个等级。不过,最近三年,产品发行数量出现了一定幅度下滑,结束了2016年的野蛮生长。去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行破万只产品,但发行数量月均在800只至900只左右,相比不及往年;在产品清盘方面,去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清算产品数量累计有5669只,其中以股票策略为主。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可以从私募去年的招聘情况可窥一斑,招聘数量如果不及往年,也从侧面反映了私募机构发展情况。

    《证券日报》记者从应届生招聘网站梳理发现,最新招聘信息显示,部分私募机构仍然发出了面向应届生的招聘通知,这与往年相比,在招聘人数上略有波动,但整体变动不大。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多家私募机构招聘方向上有了转变,对量化对冲人才较为青睐。

    从最新招聘信息梳理来看,星石投资、千合资本、上海迎水投资、平方和投资、上海洛书投资和灵均投资等多家私募,都向量化策略研究员或CTA策略实习生发出了招聘需求,在招聘人数上,均在2人至6人不等,且给出的薪酬待遇不低。

    对此,星石投资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熊市中的生存应该节流,但不应靠削减核心人才来节流,相反应靠储备人才来靠保持竞争力、提升“护城河”。头部私募公司更要加大投入保持自身优势,越是市场寒冬,越应该像储备好股票一样储备人才。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