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珂
9月5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8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9.9%,较7月份上升0.6个百分点,接近50%的荣枯线。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武威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综合指数变化,全球制造业PMI较7月份有所上升,连续6个月运行在50%以下,本月接近50%的荣枯线,意味着全球制造业虽未改变弱势恢复态势,但恢复力度较7月份有所上升。
分区域看,亚洲制造业保持温和增长,继续稳定在扩张区间,2025年8月份,亚洲制造业PMI为50.9%,较7月份小幅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在50%以上;非洲制造业恢复力度较7月份有所减弱,但仍在扩张区间,2025年8月份,非洲制造业PMI为50.8%,较7月份下降0.3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运行在50%以上。
武威认为,综合来看,中国经济向好基础继续巩固,印度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东盟经济也有向好迹象,亚洲经济恢复水平持续高于美洲、欧洲和非洲,也高于全球制造业整体水平,亚洲经济以其不断扩大的经济总量,持续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核心驱动力。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和供应链韧性的提升成为亚洲经济持续扩张的重要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美洲和欧洲制造业均仍在收缩区间,但恢复力度较7月份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数据显示,2025年8月份,美洲制造业PMI为48.8%,较7月份上升0.8个百分点;欧洲制造业PMI为49.8%,较7月份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上升。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一系列数据变化反映出全球制造业虽未摆脱弱势恢复态势,但恢复力度有所增强,全球经济在波动中缓慢前行,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亚洲经济的持续扩张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而美洲和欧洲制造业仍保持在收缩区间。未来,各国应摒弃单边思维,强化政策协同,共同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全球经济稳健复苏。
武威表示,当前全球经济恢复在波动中缓慢前行。贸易摩擦与地缘政治冲突对全球经济的扰动仍在,但世界各国寻求新的合作路径和探索供应链产业链优化的意愿也持续提升。全球经济恢复的韧性也逐步显现。今年3月份以来,全球制造业PMI虽未超过50%,但持续保持在49%以上。多种方式的区域协同合作是世界主要国家保持恢复韧性的主要途径。世界各国应致力于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合作、减少经济恢复过程中的不稳定性,进而巩固全球经济恢复的可持续性。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