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监管新政加速行业洗牌 商业航天完整商业闭环待形成

2025-07-23 00:29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寇佳丽

    7月21日,国家航天局于官网发布《关于加强商业航天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提出,“商业航天项目承担方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并运行可核查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其承担商业航天项目全寿命周期活动实行有效的质量管理,将质量要求落实到商业航天项目各个环节,实现质量管理与业务的有机融合和持续改进”“商业航天项目承担方质量责任实施终身追究制”等重要措施。

    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知》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正从粗放扩张向规范发展转型。新的监管政策通过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终身追究等机制,为产业规模化发展筑牢安全底线,将推动业内企业从短期逐利转向重视品牌建设,引导资源向技术扎实、管理规范的企业集中,加速行业洗牌,从而为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监管体系日益完善只是商业航天当前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伴随产业规模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涌入商业航天领域,带动投融资活跃、项目建设落地开花。

    IT桔子(北京岁月桔子科技有限公司)数据显示,截至7月22日,年内商业航天领域共发生投融资案件31起,已与2024年全年数据持平。上述31起投融资案件金额共计21.43亿元,平均每起0.69亿元。

    “商业航天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各路资本积极涌向这一领域,将会推动我国卫星通信、可重复使用火箭等细分领域在技术或者应用上取得新突破,助力产业集群效应形成,进而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董晓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5月份,星河动力航天制造基地项目(一期)在南京市六合区龙袍新城产业片区顺利开工;6月份,九宇建木商业航天总部基地签约落地无锡高新区;7月份,北京航天驭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注册成立武汉分公司,将建设在轨维护华中区域总部暨研发中心项目,生产空间在轨操作机器人……一个个项目的火热推进为商业航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我国太空竞争力和话语权创造了良好条件。

    受访专家普遍表示,商业航天市场前景广阔,监管、投融资、项目建设等多方面齐头并进,恰恰是其已驶入发展“快车道”的具体表现。

    但这条“快车道”上也有挑战。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我国商业航天正面临两大关键挑战:核心技术自主化不足,高端芯片、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高精度导航等技术仍依赖进口,容易受国际环境制约;多数企业依赖政策补贴或单一订单,尚未形成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完整的商业闭环有待形成。

    张孝荣进一步分析称,应对挑战、有效破除发展障碍需双管齐下:一方面,建议相关部门牵头组建跨行业联盟,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的资源,重点突破火箭回收等技术难点,加大奖补力度,降低企业创新风险;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探索太空旅游等新业态,拓展卫星数据在农业、环保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引导更多长期资金进入商业航天领域,推动形成“技术—市场—资本”的正向循环。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