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国务院部署节能降碳行动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提上日程

2024-05-30 16:29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郭冀川

    5月29日,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提出“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等目标。

    在健全市场化机制方面,《行动方案》提出,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用能权跨省交易。稳妥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逐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等措施。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通过市场机制优化配置碳排放空间资源,为排放实体碳减排提供经济激励,是基于市场机制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启动,首批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

    中能研金融与法律分会副秘书长郭海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激励下,电力企业积极通过发展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和企业自身的节能减排降碳行为实现减排目标,获得现实收益,未来随着石化、化工、建材等更多行业有望纳入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进一步壮大碳交易,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低碳减排。

    5月29日,在生态环境部5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介绍,稳步推进环境权益交易。建设运行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截至今年4月底,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额262.03亿元,累计成交量4.57亿吨。在28个省份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累计成交额超过300亿元。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对记者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对节能减碳的战略认知,秉持持续投入、长期投入,将节能减碳融入到战略和运营之中,从研发、采购、生产、物流、销售和产品回收等环节对业务模式进行调整,真正树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吴琦说,通过市场化方式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生态价值(碳价值)实现机制,促进节能减碳的隐性成本显性化、外部成本内部化,优化碳排放的空间和时间资源,激励排放实体低成本完成碳减排目标。

    今年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也有了新的变化,1月份,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有利于推动形成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的全国碳市场体系。在《行动方案》中也提出,有序建设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夯实数据质量监管机制。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记者分析,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引导企业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工具,当前我国碳排放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等交易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未来随着市场覆盖主体进一步“扩容”,高能耗行业的碳排放成本将显著增加,依赖低端产业规模扩张的粗放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将有力助推经济产业结构向低碳化转型发展。

(编辑 闫立良)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