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闫立良
“考虑到下半年在MLF到期和政府债发行双重压力下,资金面仍会比较紧张,未来还存在1-2次降准的可能,但降息的可能性不大。”8月20日,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8月20日上午,8月LPR最新报价与上月持平:1年期利率3.85%,5年期利率4.65%。这一利率水平始于2020年4月20日。
在央行发布7月份金融数据之后,有的机构抓住部分指标同比回落的现象,对中国经济后续走势做出了过度解读。该如何理性看待金融数据的变动呢?康勇认为,就一个月的金融数据对经济走势做出判断是不严谨的。7月信贷、社融及M2等主要金融数据整体偏弱,与近期经济修复动能趋缓、下行压力加大以及房地产调控持续加码有关。随后他从居民和企业贷款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从居民贷款来看,7月居民贷款同比少增3519亿元,特别是居民中长贷已连续3个月同比少增,且少增规模持续扩大,主要是由于在房地产调控不断加码的背景下,楼市明显降温,抑制居民住房按揭贷款需求。此外,由于监管严查消费贷和经营贷等居民短期贷款流入房地产领域,限制了居民短贷的需求,再加上受疫情反复和汛情的扰动,居民消费需求明显减弱,7月居民短贷同比少增1425亿元。
从企业贷款来看,7月当月企业短贷和中长贷均出现同比少增,其中,企业短贷少增可能与票据放量产生的替代性有关,因此更需要关注的是企业中长贷的同比缩量。7月企业中长贷同比少增1031亿元,结束了此前连续16个月同比多增的态势,表明企业融资需求有所减弱,这与房企开发融资继续收紧有一定关系,但也反映了在经济复苏面临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企业投资意愿变得更加谨慎。
除了贷款需求走弱,7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实体经济活跃动能有所放缓。7月M2增速未能延续此前两个月小幅反弹的势头出现回落,M1增速也在上月已处于明显低位的情况下进一步下滑。
“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好转,汛情等短期扰动因素逐渐消退,再加上政策面对中小微企业和困难行业的持续支持,全面降准对信贷和社融的提振作用将逐步显现,预计8月金融数据将有所改善。”康勇表示,“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的要求意味着尽管下半年经济面临压力有所加大,但宏观政策制定将从今明两年的总体发展着眼,不会为了拉动短期增长而出台大规模刺激手段,政策的主要着力点依然是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7月15日央行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康勇认为,此次全面降准更多的是一种前瞻性政策应对,有助于宏观政策的跨周期调节,并为后续政策调整预留出空间。
近期,央行7天逆回购利率以及MLF操作利率均未做调整,打破了市场上部分存在的降息声音。康勇称,判断利率走向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考虑到下半年要防范PPI增长向CPI传导,控制全面通胀风险,降低政策利率难度较大;二是虽然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仍然可控,通过下调政策利率来释放强势稳增长信号的必要性不大。因此,下半年降息可能性不大。
“未来货币政策在保持总量流动性继续合理充裕的同时,会更加注重结构性政策调整,更加突出加大对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康勇对后续货币政策的施力重点做出预测。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