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MLF“搭车”定向降准 流动性合理充裕

2020-05-16 06:25  来源:中国证券报

    14日,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俗称“麻辣粉”)到期,央行却按兵不动,市场颇感意外;15日,伴随定向降准,1000亿元的“麻辣粉”还是被端上桌。不过,MLF操作利率保持不变,“降息”落空了。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流动性充裕、社融数据较好的情况下,“降息”并不迫切;后续为配合政府债券发行及降低融资成本,“量宽价降”依旧可期。

    “缩量续做”

    15日早间,央行实施了定向降准,释放约2000亿元长期资金。同时,还开展了1000亿元MLF操作,为日后引导LPR报价留下操作窗口。

    考虑到14日回笼2000亿元MLF,15日的操作可以视为“缩量续做”。中国民生银行(01988)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当前市场资金比较充裕,银行通过同业市场就可以满足低成本资金需求,因此对MLF资金的需求相对较少。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已经持续停摆一个半月,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5日一次性释放了3000亿元的中长期资金。温彬认为,定向降准和MLF的资金给银行提供了长期限的流动性支持,有助于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利率没调整

    不过,这次MLF操作利率没变,仍为2.95%,超出部分市场人士的预期。早间操作利率不变的消息出炉后,国债期货震荡反弹。

    15日国债期货依旧全线收涨,“多头”谈不上“失望”。分析人士指出,在本次操作前,大部分市场人士就预料降息会缓一缓。原因在于,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专栏特别提到,政策传导效果较好。而且,日前发布的4月信贷社融数据向好,印证前期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同时,15日发布的4月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改善的势头。

    “量价”配合可期

    天风证券孙彬彬团队认为,未来降息降准可期。虽然3、4月经济金融数据出现边际改善,但其本身并不构成货币政策调整的关键。货币政策仍需进行积极引导,特别是通过降息(公开市场利率和存款基准利率)引导市场利率、缓解银行负债成本压力并最终引导贷款利率下行。

    温彬指出,从6月开始逆周期的调节力度会加大,包括特别国债、地方债的发行,这都需要全面降准,使银行获得长期低成本资金来配置政府债券。这有助于降低无风险收益率,引导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成本下降。

    从“降息”节奏来看,温彬认为,当通胀率回到3%以内,逆回购、MLF的政策利率还有下调空间。除了政策利率对LPR直接引导的作用外,还要释放LPR改革潜力,这主要在于压缩银行报价点差。而要让银行报价点差下调,需要降低存款基准利率,可能第三季度以后才会实施。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