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锂电巨头开启“抢货潮” 从“产能竞赛”转向“供应链协同”

2025-11-13 20:52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李婷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2025年下半年以来,下游动力、储能等市场持续高景气,带动上游材料端订单快速增长。

    进入第四季度,锂电产业链延续9月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多个大单的火热态势,保供合作协议频出,行业呈现“抢货”热潮。

    对此,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密集的长单协议背后,是锂电产业链逻辑发生转变,从过去追求规模扩张的“产能竞赛”,转向保障供应链安全的“价值深耕”,长期主义逐渐成为锂电产业链协同发展共识。

    上游频现抢货潮

    上游材料端已率先进入“抢单模式”。

    近日,有上市企业称,目前整个锂电铜箔行业处于“爆单”状态,其中新能源动力电池、储能等需求回暖是主要原因。

    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钨新能”)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动力市场方面,新能源汽车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也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其中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含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实现销量5.30万吨,同比增长36.29%。

    此前在10月底,厦钨新能与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林美”)刚签署一份为期三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格林美将向厦钨新能供应各类电池原料与材料产品,包括氯化钴、硫酸镍、三元前驱体、碳酸锂/磷酸锂等含回收料在内,根据需求进行保供,三年合计供应45万吨。

    受到市场需求影响,锂电材料价格也出现了上涨趋势。生意社数据显示,11月13日,电池级碳酸锂基准价报84700元/吨,与本月初80200.00元/吨相比,上涨了5.61%。

    对此,前述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扩产计划围绕市场需求开展,具体产能布局与公司产品战略保持一致。同时,公司持续关注产品价格波动情况,并坚持研发投入以技术创新驱动公司业绩。

    供应链重构竞合新局

    新能源产业供应链从下至上的密集“保供”合作正在持续传导。

    11月10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一份10年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11月12日,储能系统集成商的头部企业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博思创”)与宁德时代签署为期十年的战略合作协议,明确未来三年向后者采购不低于200GWh储能电芯。海博思创认为,该公司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有利于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打造协同竞争优势。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长期合作模式锁定供需关系、共享资源网络,同时也能帮助上游企业稳定产能利用率,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机制。长期合作模式将成为锂电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主流。

    屈放表示,当前产业链已从产能扩张向供应链安全战略升级,上下游企业通过长单协议,锁定核心材料产能,体现了上下游协同的分工与合作;全球锂电产业链正通过大规模长单协议,构建新型竞合关系。

(编辑 上官梦露)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