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上海乐器展奏响中国乐器产业升级“新乐章”

2025-10-23 21:51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谢若琳 见习记者 何成浩

    从以贴牌代工为主,到如今高端品牌频频亮相、智能制造贯穿生产全流程,中国乐器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升级交响”。

    10月22日至25日,2025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简称“上海乐器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本届展会集中展现了我国乐器行业从“量的扩张”向“质的跃升”转变的最新成果。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过去乐器产业侧重规模扩张,企业通过大量生产低价产品占领市场,这种模式虽带来一定市场份额,但利润微薄,缺乏核心竞争力。如今产业环境变化,消费升级、技术进步等因素推动产业转型。企业开始注重产品质量提升,加大研发投入,打造自主品牌,向高端市场进军。这不仅是产品层面的升级,更是产业生态的重构,涉及供应链优化、品牌营销创新等多个环节。这一变奏意味着产业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低端制造转向高端创造,若能成功,中国乐器产业将在全球市场占据更有利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数据折射结构转型

    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报告,2023年中国乐器市场收入约为27.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47.19亿美元,2024-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约7.9%。

    在出口方面,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2024年我国乐器及其零件出口额约为22.6亿美元。这一数字反映出,乐器制造正在从“低端代工”向更具附加值的出口环节延伸。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对记者表示,企业正从“薄利多销”转向“优质优价”。具体而言,行业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表明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品牌建设等方式,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盈利能力,不再单纯依靠低价策略来获取市场份额。不过,这一趋势还需要持续观察,因为部分企业可能只是短期的成本控制或市场因素导致利润增长,只有长期稳定的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才能更充分地说明产业升级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朱克力表示,国产乐器品牌走向高端化,驱动力来自多方面。消费变革是关键推手,如今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延伸到乐器领域,不再满足于普通产品,愿意为高品质、有设计感的乐器支付更高价格。在此过程中,技术突破功不可没,国内乐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材料、工艺、声学技术等方面取得进步,产品性能接近甚至超越国际品牌,为高端化奠定基础。文化自信增强同样重要,国潮兴起让消费者对本土文化更认同,国产乐器品牌挖掘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产品,打造出能够体现中国神韵的高端乐器,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

    技术赋能产业升级

    朱克力表示,行业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这是产业升级见实效的一个信号。利润增长快于营收,说明企业在成本控制、产品附加值提升等方面取得成效。过去乐器行业靠“薄利多销”,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有限。现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手段,提高了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产品能以更高价格出售,实现了“优质优价”。但这并不意味着产业升级已完全成功,还需持续观察。

    对此,朱克力认为,企业要巩固成果,需不断投入研发,保持技术领先,还要加强品牌运营,提升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要关注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只有持续创新和优化,才能让产业升级真正落地生根。

    虽然高端化趋势明显,但行业仍面临瓶颈。中国乐器协会专职副理事长孙瑞勇曾公开表示,目前中国提琴产业的规模已稳居世界首位,但在高端市场与专业演奏领域,国产提琴依然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这些差距既是挑战,也是行业前进的动力与方向。

    从展台到工厂,从代工到品牌,从模仿到创新,中国乐器行业的每一次音符变奏,都奏响了产业升级的节拍。以上海乐器展为窗口,一个更具创新力、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乐器产业正在崛起,正让“东方音色”在世界舞台上愈加动听。

(编辑 贺俊)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