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人工智能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引擎 产业落地发展进入“深水区”

2025-10-23 16:25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贾丽

    日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25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科技创新持续赋能产业创新,新产业新动能茁壮成长,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国经济正在换上新的增长引擎。

    这背后,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产业的加速渗透。近日,关于我国多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纵深发展的消息不断。10月22日消息,广东省人民政府日前制定出台《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等方面出台了16条政策措施,提出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近日,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朱万奎公开介绍,湖北省出台系列政策,覆盖技术创新、产业培育、要素支撑、应用推广全链条,推动人工智能在关键技术攻坚、产业能级壮大、算网存用一体、融合应用拓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从各地着力突破关键技术“硬实力”构建“软生态”,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正在从应用创新的规模化发展,向夯实基础、保障创新的系统性布局深化。

    对此,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汪镭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国家战略驱动、应用场景广袤、技术创新并举的特色,人工智能在产业落地发展进入“深水区”。

    人工智能软硬实力持续增强

    近年来,我国围绕人工智能的相关政策密集落地,相关产业发展迎来新进展。

    其中,于今年8月份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

    响应政策,各地陆续行动起来,出台相关细则并稳步落地,推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比如,上海、广东、山东、北京、深圳等多地已经陆续发布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在产业赋能、终端应用、场景培育等方面取得突破。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截至2025年9月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5300家,全球占比达到15%,形成覆盖基础底座、模型框架、行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

    汪镭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生态相关构建方,加速攻关关键技术的同时,也在知识产权、标准构建等方面予以高度重视,并形成生态发展之势。”

    汪镭表示,庞大的国内市场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丰富的试验场景,在移动支付、智慧安防、工业质检等领域,技术可迅速落地并产生商业价值,进而通过“应用效益反哺技术平台”推动算法持续优化与模型升级。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的快速闭环,给各地相关产业“软生态”与“硬实力”纵深发展提供条件。

    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

    在政策强劲支撑之下,我国实现专利引领,产业链彰显了创新活力,实现高效协同。AI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应用生态的发展,亦强力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演进。

    中国AI产业的参与者呈现出多元化格局。巨头搭建生态体系,行业涌现出的一批“独角兽”与巨头企业协同,共同形成了“巨头生态化+独角兽专业化”的创新矩阵。百度以“ALL in AI”战略为核心,布局从芯片、深度学习框架到大模型的全栈能力;阿里依托阿里云发力城市大脑和产业智能;腾讯将AI融入社交、游戏生态;华为则凭借软硬件协同优势,聚焦政企市场。

    在推动人工智能渗透垂直产业中,上市公司成为产业链的中流砥柱。近日,华孚时尚在投资者互动关系平台公布,公司进军人工智能赛道,以智能算力中心为抓手,探索纺织+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彩讯股份则披露,公司将通过“平台+场景+生态”的模式,充分发挥全栈AI服务能力优势,聚焦政务及其他领域高频刚需场景,推动AI应用从项目制向系统化升级。

    移为通信负责人则称,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未来的市场空间非常庞大,譬如从细分领域来看,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千亿美元级别的蓝海市场,公司会密切关注其市场发展情况适时进行布局。

    迈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浩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产业链各方在基础理论、核心硬件和深度应用上的持续深耕,我国正在持续夯实根基,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稳步迈进。”

 

(编辑 孙倩)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