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新型储能产业化进程提速 商业模式仍需健全

2024-03-11 20:51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李春莲

    3月1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指导,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并联合500余家机构共同支持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展览会(简称“CIES”)拉开序幕。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节能处处长罗晓丽表示,从实践来看,新型储能已经成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装备基础,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培育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形成绿色增长新动能的重要领域。特别是在工业行业,新型储能能够为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提供调节和支撑,是广大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的重要基础。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统计数据显示,从储能项目数量来看,截至2023年底,我国储能投运项目数量累计达1588个,相比2022年累计投运储能项目932个,数量增长70.4%。

    “依托强大的内需市场及完整产业链、供应链支撑,中国新型储能产业跑出‘加速度’,在全球形成了制造优势、产能优势、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和竞争优势。”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表示,也孕育了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一批中国储能产业领先品牌,在全球储能市场引领风骚,同时,欧美及东南亚也正成为中国储能企业投资的聚集地和广阔热土。

    王泽深还进一步强调,中国新型储能产业的全球化进程将进一步转入快速、深入、大规模的发展阶段。受关税、贸易壁垒、碳边境税、成本控制、市场需求、物流运输、产品供应链和售后服务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国电池企业布局海外本地化进程也将进一步加快。同时,跨国企业积极依托国际渠道优势,正在雄心勃勃地加快本土化和技术转型,国际供应链环境不确定性增强。中国储能企业需未雨绸缪,调整生产计划,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成本控制,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在‘双碳’目标下,储能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支撑技术。”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科技信息装备事业部总经理裴爱国表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新型储能的发展,在“十四五”规划纲要及“双碳”相关文件中,多次提及新型储能,给出明确定位。能源主管部门连续出台多项支持政策,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

    不过,裴爱国还提及,在产业快速发展背后,新型储能存在如下问题:新能源配置储能利用率较低、产能过剩迹象明显、商业模式仍需健全、价格疏导机制有待完善、技术成熟度亟待提升、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撑能力仍需加强,这些问题仍制约着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需要政府、产业各方共同努力和逐步解决。

(编辑 上官梦露)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