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下一代互联网核心靠AI驱动 聚焦底层技术催生算力需求

2023-03-31 19:27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李春莲 见习记者 熊悦

    AI、云计算、元宇宙、ChatGPT……互联网迭代变革浪潮之下,新的技术形态层出不穷。

    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如何?建设核心在哪?新技术形态将发挥哪些作用?3月30日下午,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下一代互联网”分论坛上,来自学界、企业界的多位人士就上述问题展开探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关村实验室主任吴建平表示,中国在互联网技术上,从跟踪学习到逐步创新,已逐渐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下一代互联网,中国不只要有应用贡献,还要有底层技术贡献,一定要在技术上自立自强。如果基础发生了问题,大厦会瞬间倒塌。

    AI驱动成下一代互联网核心

    眼下,互联网已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而如何认识和理解下一代互联网,将对业界的相关开发和利用起到引导作用。

    对此,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首席执行官汤道生认为,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有三个基本趋势:一是AI驱动,未来AI驱动的互联网,内容可能是AI、机器生成的,背后的服务可能也是由AI提供。二是全真互联网,过去互联网基本的信息载体从图文开始,后来到视频,未来载体可能更多是实时的、双向互动的视频,甚至可能是三维场景。三是产业互联网,包括产业链上下游,从设计、生产,到营销、服务,整个链条的各个企业环节,都依赖互联网提供数据打通。

    靠AI驱动的下一代互联网,核心在于提升生产效率,将会快速应用于产业和企业。

    “ChatGPT等AI技术将会大大提升工作效率。”汤道生进一步表示,比如腾讯发布的一个AIGC技术生成的3D模型和游戏场景,场景可覆盖25平方公里,大概有4000多个建筑物,过去如果用一个团队来构建这样的一个场景,可能是要超过一年的时间,但用AIGC的这种能力生成3D模型,再通过人不断去提要求去细化,这样的模型可能在几周内就能生成出来。

    下一代互联网不仅仅是应用,AI驱动背后是技术创新层面的支持。

    吴建平就下一代互联网这一概念进行澄清,其包括互联网应用和互联网底层技术两个方面。而互联网底层技术对于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IPV6是互联网的未来,并且为下一代互联网创新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而理解这一底层核心技术至关重要。”

    小i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袁辉表示,未来互联网的含义将极大延展,连接将无处不在,并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存在,在互联网迭代的过程中,支持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连接融合的底层核心技术建设将非常关键。同时,下一代互联网还将呈现去中心化、信息交换高效化、信息交易成本低廉化等特点。

    在互联网底层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也有赖于互联网应用需求的不断变化。汤道生还表示,互联网应用对于基础服务不断地提出需求,进而推动底层技术的演进。

    袁辉也认为,中国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层面已经全球领先,下一代互联网中国会持续保持影响力,但核心点在于要发力底层架构和基础。

    新技术形态催生算力需求

    当前,元宇宙、ChatGPT、AIGC等新技术形态层出不穷,各种互联网应用场景随之拓宽,并催生出强大的算力需求。

    汤道生表示,未来很多应用都将依赖类似ChatGPT这样的基础模型构建,吸引各大应用开发商进入,并进一步拉动算力需求,云厂商的前景也会更加广阔。

    在他看来,一方面,AI会扩大云的用量。AI训练不仅需要高计算能力的GPU,还需要高速网络等。云厂商可以快速高效搭建,并对外输出这些资源和服务。另一方面,AI也会扩大云的普及。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2年)》显示,我国云计算市场持续高速增长。2021年中国云计算总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达3229亿元,较2020年增长54.4%。其中,公有云市场继续高歌猛进,规模增长70.8%至2181亿元,有望成为未来几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私有云市场突破千亿大关,同比增长28.7%至1048亿元。

    吴建平也表示,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与计算机计算能力大幅提高密切相关。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将依靠底层计算能力、网络连接能力及连接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诺基亚通信投资(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博策也在论坛上提到,中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已经全球领先了,用一部手机就可以随处走,但在欧洲还要带钱包。下一代互联网将在技术和架构上,网络、云端和计算机会走向融合。

(编辑 上官梦露)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